拼多多把自己看成人工智能企业 互联网汽车系统
摘要:这些企业发展速度有多快,就能间接印证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有多快。
三年前,肩负着为人工智能贡献“世界方案”的使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在上海举行。去年,上海发布建设人工智能“高地”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十大全球领先创新应用场景。迄今,上海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1116家,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
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成绩几何,企业中的人,无疑最有感受度和发言权。为此记者采访了3位上海人工智能企业新锐:拼多多副总裁陈秋、优刻得高级副总裁陈晓建、斑马网络智能感知部车外视觉团队总监吴颖谦,跟他们聊一聊上海AI发展中关于速度、引力和想象等关键词。
企业发展曲线与“高地”建设进程高度吻合
记者:根据公开数据,上海AI重点企业已达1116家,去年规上企业产值1477亿元,较2018年增长10.7%。身在其中,有没有感受到这种高速增长?
陈秋:当然,我们是上海AI速度的最好代言。拼多多将传统电商“人找货”变为“货找人”模式,其背后运用的就是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这也是我们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人工智能公司的原因。
从时间线上来说,拼多多的发展曲线,与上海建设人工智能“高地”的进程高度吻合。2019年第二季度,平台有4.83亿年度活跃买家,今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达到6.28亿。如果再把时间线拉长,2018年第二季度是3.44亿,2017年第一季度是0.68亿。这正是上海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聚集、产业发展壮大的阶段。
吴颖谦:“斑马”的速度有多快,就能间接印证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有多快。
2015年,由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共同投资创建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斑马网络在上海成立。4年前,我开始组建斑马网络智能感知部车外视觉团队。2016年7月6日,搭载斑马智行系统的荣威RX5诞生,这是我国第一辆互联网汽车。今年,斑马智行系统已升级到3.0版本,而且不仅仅在荣威上,还搭载在了名爵、上汽MAXUS、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观致、新宝骏、斯柯达等8个品牌38款100多万辆汽车上。我们真没想到,4年里能干成什么多事。
陈晓建:人工智能企业的客户量越多,要处理的信息越庞大,对于“上云”的需求也就越迫切。因此,看我们优刻得的数据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优刻得是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云计算服务商。2017年至今,已为数千家人工智能行业企业提供“上云”服务。而且,这三年间,选择“上云”用户构成发生显著变化:过去绝大多数是游戏企业,而今,来自金融、教育、医疗、新零售、智能制造等行业的企业迅速跻身“大客户”,成为“上云量”的最大贡献者。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