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崛起的“中国纤谷”
达州高新区奋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高性能纤维产业高地、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力争203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招商大厦)
中国纤谷标准厂房
秦巴智谷产业园
高新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能源新材料产业园
长田科创城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李凌晨 蒋良明
日前,四川达州高新区就四川中通国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无人机制造项目达成意向性协议。中通国芯计划投资1.8亿元,借力玄武岩新材料轻量化等优势,建设年产2000套无人机制造项目。该项目落地后,不仅将把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及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等业务带到达州,还将带动周边无人机应用服务产业发展,为达州高新区建设“中国纤谷”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近年来,达州高新区以全市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为统揽,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以“中国纤谷·智汇新城”为特色,深化招大引强,奋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高性能纤维产业高地和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加速推进玄武岩新材料企业集聚,力争把园区打造成承载世界级玄武岩新材料产业的一流园区。
落子与布局
2018年,四川省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格局,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万亿级支柱产业,将玄武岩新材料打造成四川省先进材料产业的重要支撑,明确到2030年,四川玄武岩纤维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2018年5月20日、6月15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省长尹力先后赴达州调研玄武岩纤维产业园建设情况,对达州玄武岩纤维产业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要求达州坚定不移地抓好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培育发展,着力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联合攻关。
达州市高新区乘势而为,抢抓时机。紧扣达州市“6+3”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战略,提出以新材料为特色、电子信息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2+1”产业发展思路,聚力打造以高性能纤维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立全国知名的新材料产业生产基地,打造产业生态圈,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纤谷”规划面积12,000亩左右,一期用地2800亩,二期用地3200亩,三期用地6000亩左右,建成全国最大的玄武岩纤维全产业链生产研发基地。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别实现产值30亿元、200亿元、500亿元,力争2035年达到1000亿元。在产业培育的初期阶段(2018-2020年),聚集资源,研究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玄武岩纤维生产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品标准体系,提高玄武岩纤维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到2020年,连续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总产值达到30亿元。在产业成长的第二阶段(2021-2025年),玄武岩纤维关键核心技术有所突破,产业竞争优势基本形成,应用示范效果逐步扩散,应用市场得到持续发展。到202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在加速发展的第三阶段(2026-2035年),全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大突破,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应用市场加快广度和深度拓展,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到2030年,整个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力争203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
发力与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