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转型,打开数字经济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如火如荼,制造企业、自动化企业、IT企业、CT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学术界纷纷针对工业互联网理论、技术、标准、产品、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等开展了众多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大家对其某些方面的理解、认识和探索路径迥然有异,但是社会各界认为工业互联网代表着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是不谋而合的。
一、工业互联网价值的再认识
(一)工业互联网正在构建新型技术价值体系,推动产业演进和竞争格局变迁
从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规律来看,每一次技术演进和更替,结合商业化创新,引发了产业、经济和社会的系统性变革。自信息革命浪潮爆发以来,从WinTel主导的PC时代,到安卓+ARM定义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变,加速了产业洗牌和竞争格局的更替。全球正在迎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不断创新知识沉淀和技术扩散的方式,正在探索打破原有的工业封闭技术体系和利益格局,重构工业全要素联接、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融合创新协作的网状价值生态。根据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工业互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达到138亿。Accenture预测,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将为全球经济总量带来超过 15 万亿美元的增长。工业互联网作为全球众多企业争夺的新赛道,我国应抓住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的机遇,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二)工业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工业服务发展,打造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开放式协同生态体系
工业互联网不是建设一个万能平台,而是通过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和无缝衔接的合作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如同几十年前汽车整车厂将汽车生产过程解耦,形成了现在庞大的汽车产业链。工业互联网不断将工业需求解耦,加速了工业MRO服务、能耗管理、安全管理等业务的平台化、服务化发展,形成细分领域的新型服务产业。另一方面,工业企业数字转型的复杂度高,因此对业务需求理解、开发能力、相互信任度等都比To C服务的要求更高,需要通过制造企业、自动化服务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工程技术服务商等共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打造集技术、组织、管理于一体的数据驱动型系统解决方案,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以提升工业企业整体效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较长的成长周期,须以应用迭代升级推动新价值萌芽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新基建的属性,前期投入大、周期长,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网络效应和价值只有在“倾覆点”出现后才可以形成“破竹之势”。一方面,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使能技术的诞生和发展需要培育期,使能技术不够成熟就很难做出真正有应用价值的产品,需要符合技术发展和变革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工业互联网最大的价值是在网络效应之下实现资源、市场、时间、效益等放大作用,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潜能。纵观历史,今天互联网带来的核心价值远超九十年代互联网提供的邮件、新闻等信息基础服务。在工业领域,由于其复杂性,网络效应进程会更缓慢,汽车上路百余年之后才出现车联网。工业互联网需要在不断探索新场景、新行业、新领域的应用,激发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加速形成更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新模式、新业态。
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成效初显,产业界积极探索求深求广
工业互联网赛道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近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融资次数、融资规模、投资机构数量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2019年55家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公司获得了融资,航天云网、树根互联、浪潮云、徐工信息、海尔卡奥斯等数十家企业获得了亿元以上的融资。我国工业互联网正由概念普及迈向实践深耕阶段,核心业务运营优化、生产保障能力提升、社会化资源协作等应用场景从试点迈向推广,涌现出一批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促进了新生产方式、新合作模式和新服务产业,支撑制造业数字转型的成效初显。
一是解决工业互联网流量入口,资产管理成为当前最广泛的应用场景。一方面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是生产制造的前提,传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的模式,维护成本高、难度大。另一方面解决设备互联是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入口,围绕设备的专业化管理可加速实现工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如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一等奖作品一站式精密刀具磨削APP,基于富士康十余年刀具设备使用经验,实现了调机换线、误差补偿、智能维护、寿命预测、刀具回收等功能,为10多家企业管理1200万把刀具,3年累积实现超过100亿元的经济效益。东方国信光伏云智能远程运维解决方案帮助电站减少10%运维人员,一年为企业带来近2000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