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21-10-28 09:27 的文章

一处钟灵毓秀之地,拥有喀斯特地貌

广西东兰地质公园可谓是一处钟灵毓秀之地。小伙伴们,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喀斯特吗?

东兰地质公园属于喀斯特地貌,那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呢?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以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灰岩、白云岩)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以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广西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各分布区以代表性地貌为主,仅供参考脚爬客

在全球500多万平方千米的喀斯特地区中,中国约占五分之一,堪称世界之最。中国喀斯特地貌多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广西喀斯特地貌类型繁多,千姿百态,占广西总面积的29.9%,主要分布于桂中、桂西北、桂西南和桂东北等地。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

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后者经电解析出氢离子,与灰岩中的碳酸根离子作用形成游离态的溶解物质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并随水流失,其反应式如下: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当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含量亦减少,碳酸钙将发生沉淀。如此反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绚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

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创造了地球表面无数的奇观异景。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堪称地表形态的一绝。它以特有的奇峰异洞和鬼斧神工般的造化,为大千世界增添了多姿多彩的景色。

喀斯特地貌类型划分有不同的分类标准,较为常见的为按喀斯特作用发生地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丛、峰林、溶蚀洼地、漏斗、石芽、石林及天生桥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地下河等。其中,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坝等。

走进东兰地质公园

东兰地质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南部边缘,涉及武篆、东兰、泗孟、兰木等乡镇。2018年2月,入选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

公园以喀斯特地貌遗迹为主体,以穿洞群、天坑群、化石群为特色,兼有地质构造形迹、流水地貌遗迹和独具特色的铜鼓民俗风情与红色革命人文历史景观,生态环境优美,是集科考、科普、旅游观光和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地质公园。

此处,山奇水秀,坑险洞秘,乃人间仙境。接下来,跟我一起一饱眼福吧。

坡锐天坑群

坡锐天坑群位于公园北部泗孟景区,主要集中在泗孟田园东面不到两公里的地方。2016年2月底至3月初,中法国际联合科考探险队在此发现了大大小小共5个天坑汇集而成的天坑群落。

其中,坡锐天坑最为壮观,洞口直径约90余米,洞深422米,为目前全国已知深度最深天坑第四名(小寨天坑666米、大石围天坑613米、打岱河天坑540米)。

天坑内包括蝙蝠、百花蛇、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紫色金线鲃以及不知名的多脊柱动物和秋海棠属等动植物,并且首次在广西境内发现洞穴生物——布甲。

坡锐天坑底部有地下河发育,并且有崩塌物堆积。山体上部发育一小型溶洞,溶洞另一端与天坑相连,在洞口可听见天坑坠石的声音。

天坑是由地下溶洞顶部经多次坍塌直至裸露出地面而成的深井状或桶状负地貌。具有庞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发育在厚度巨大、地下水位极深的可溶性岩层中,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穿洞

公园内穿洞群广泛分布于武篆至江平一带,具有科普旅游价值的穿洞主要有驼吻峰穿洞、天宝山穿洞、小象山穿洞等,其海拔均在同一高度左右,对研究东平河早期河流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们是地下水精工雕刻而成的地质“艺术品”,极具美感。

穿洞是指已脱离地下水位、高悬于山体上部、两端为开口状的透亮的残留溶洞通道构成的景观。穿洞早期为地下河或溶洞,经水流长时间冲刷,溶洞逐渐溶蚀、坍塌,溶洞前后相通,后因地壳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出露于地表。

穿洞群与溶洞组成的洞穴群呈多层分布,同时各层海拔高度与东兰县内的红水河各级阶地的高度存在一致性,能够相互印证,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价值。

峰丛洼地

公园内峰丛洼地广泛分布于武篆、兰木、泗孟,为灰岩、白云岩分布区。其中,以泗孟田园峰丛洼地最为典型,洼地规模较大,平面呈近圆形,直径达100米以上,洼地底部平坦,并覆盖有溶蚀残余物,沿着溶蚀残余物形成数级梯田。

站在观景台上眺望远方,目之所及,峰峦叠嶂、田坎道道、袅袅翠烟,这片生机盎然的生态宝地,美得叫人心醉。

峰丛是一种连座石峰,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当峰丛石山之间的溶蚀洼地再度垂向发展而至饱水带时,把基座蚀去,就形成了没有基座的峰林。峰丛是喀斯特地貌的早期发育阶段,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溶蚀发展而来的。

列宁岩

列宁岩是一个大厅状的天然岩溶洞穴,该洞成因为早期地下河对山体侵蚀形成地下溶洞,后因地壳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出露于地表,洞口高43米,宽64米,洞深137米,绝对海拔360米,总面积8000平方米。

洞壁及洞顶均比较平整,地面也较平坦,可容纳千余人,洞内干爽、明亮,发育有众多石钟乳景观和洞穴堆积物景观,洞内部分石钟乳景观仍在发育,该洞同时是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干潘洞

干潘洞位于兰木乡央佑村央交屯,在2017年中法意国际科考探险活动中,被探险队员认为是“目前在东兰发现最大、最有保护和开发价值的洞穴”。干潘洞为地下溶洞,已探明长度约一公里,有进口也有出口,洞内地势相对平缓,分布有八个大小不等的“大厅”。

“大厅”地上均遍布圆润光滑的“穴珠”(一种自然形成的圆球形石子),最大的一处面积约200余平方米,堆积的厚度约10到20厘米,大的“穴珠”、“穴饼”直径达到15厘米左右,小的“穴珠”细如小米,捧起在手里,能从指间滑落。

各“大厅”分别有大型石柱、石旗、壁流石等喀斯特景观,其中“生长”有形态各异的石钟乳,最高的一根达52米。大厅两侧石壁平直,岩石色彩瑰丽,地上大片的边石坝层层叠叠,线条与色彩造就光怪陆离的景色,尽显水和岩石变化融合之美。

此外,各“大厅”也别有特色,比如直径有3米之宽的“莲花座”;酷似“铜鼓”、“石磨”的天然石墩,栩栩如生;顶高近40米,厅长约近100米,形似一个平坦空旷的音乐大厅。

在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岩石隙缝中,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石钟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石钟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古生物化石

公园范围内的古生物化石主要产于中三叠统兰木组地层中,以菊石、角石、双壳等为主,具有数量多、化石保存完好、研究价值大等特点。

伏流

伏流指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东平河在约拉区域形成了地下河与地表河交替出现的“四暗五明”伏流景观。伏流在约拉处的出水口规模巨大,蔚为壮观。该出水口出水年径流量为10879.9万方,最大流量为1014.4立方米/秒。

东兰地质公园伏流分布示意图脚爬客

曲流

江平曲流是公园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武篆镇太极山俯瞰可见江平田园中规模壮观的曲流景观,江平田园的曲流如同八卦阵的造型,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相互相生契合,是当地风水宝地。

在弯曲的河道上,水流常形成螺旋状前进的环流,使主流线偏向凹岸,形成向凹岸的强烈侵蚀;凸岸一侧因流速变缓,泥沙堆积更加突出。由于凹岸不断后退和凸岸不断前伸,其结果使河床形成一系列弯曲,犹如蛇行,形成曲流。

公园里的泉水景观主要是东里三潭,分别是仁潭、后皇潭和小龙潭,位于武篆东里村,由地下河出口于峰丛与低山缓坡接触之谷地,形成水深19米、晶莹剔透的三池碧潭。

其中,小龙潭半露半隐,水色湛蓝、深邃幽静,鱼虾颇多;仁潭平卧于田畴间,潭面约5000-6000平方米,夏秋水浊,冬春水清;皇潭靠西面山麓,宽阔约3000平方米,潭水从陡壁下喷涌而出,浪高波急,景色非凡。

1924年4月,韦拔群从广州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来后,即在“东里三潭”中的小龙潭岩洞里挑灯办公,编写和印制农讲所各种学习资料和革命传单,当时人们称之为“秘密印刷所”。

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

公园所处地为全国的生态之乡,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动植物品种繁多。公园内分布的重点保护植物有桫椤、麻楝、喙核桃、香木莲、毛红椿、铁坚杉、秋枫、岭南山竹子、翠柏等。

公园内分布的重点保护动物有麝、獐、九江狸、水獭、黄猺、鹞鹰、穿山甲、野猪、箭猪、果子狸等。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位于东兰县武篆巴学村拉甲山山腰间,是个天然溶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可容纳数千人。

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与陈伯民等人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宣传马列主义,为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197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亲自题写“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后来字样经放大刻在岩洞口。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韦拔群故居位于武篆镇东里村,分前后两幢泥砖瓦房。前屋屋顶设有瞭望台,屋内置韦拔群半身塑像一尊,四壁有韦拔群烈士生前革命活动简介,这里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来往开会、研究工作和住宿的地方。

1930年,邓小平、韦拔群等在此领导试办“共耕社”,开设农民政治夜校,推动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距拔群故居约100米处,为韦拔群祖父母、父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等烈士的墓地,其家属共有17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2009年被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位于武篆镇镇政府,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武篆民众筹款建设。

魁星楼是一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底宽7米、高17.5米。1923年,韦拔群组织农民三打东兰县城时,设作战指挥部于此楼;1926~1927年间,为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设于此楼,前委书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兰烈士陵园坐落在东兰县县城九曲河畔,在这片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红土地上,长眠着大革命时期以来英勇牺牲的2258名东兰籍革命烈士和无名英烈。

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有韦拔群、陈洪涛、黄大权等三位烈士石雕像、农军英雄群雕塑像、革命文物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塔、韦拔群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重要建筑物。

陈列馆内展出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种文物、照片、文献、史料等共600余件。2017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东兰铜鼓举世闻名,由“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西,广西铜鼓在东兰”这句话便可知晓东兰铜鼓在国际上的地位了。

东兰铜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其中我国馆藏量1400面,广西馆藏量900多面,而东兰县就有612面,约占世界铜鼓收藏量的四分之一,中国藏量近二分之一,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的“铜鼓之乡”。

民俗仪式中铜鼓是不可或缺的东兰地质公园

铜鼓是东兰民族文化中的奇珍异宝,是壮、瑶族珍贵乐器。民族民间流传的传统铜鼓舞蹈有铜鼓舞、蚂拐舞、舂榔舞、瑶族猴鼓舞。

东兰县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1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3-9万个,是名副其实的休闲胜地、养生宝地。

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东兰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东兰与巴马、凤山合称为东巴凤长寿“金三角”。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武篆镇江平村的月亮河长寿村,这里独占东兰最美的纯生态养生资源,山水景观浑然天成,美不胜收。

舌尖上的东兰

谈起东兰美食,或许你听过红水河野生鱼,或许你吃过三乌鸡,亦或许你喝过火麻汤,这些东兰美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但是,你知道吗?她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板栗,叫做东兰板栗;她有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山茶油,叫做瑶山茶油;她有米中之王,叫做东兰墨米;她还有被认定为广西家禽品种的鸭子,叫做东兰麻鸭……掐指一数,冠名为东兰的物种数不胜数。

另外,龙蹦、武篆油团、豆腐圆、五色糯米饭等特色小吃更是让你垂涎欲滴。约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