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22-02-10 20:20 的文章

什么才是电梯物联网成功的商业模式?

  目前电梯物联网常见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政府出资、业主/物业出资、维保机构出资、物联网企业自行出资。

  一、政府出资

  政府出资占目前电梯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

  承载着电梯安全监管、救援、按需维保等重任,电梯物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诸多政策的扶持和投入。无论是从国务院还是街道办,涉及的部门之多,政策之密集,可见监管机构对电梯安全和电梯物联网的关注程度。

  就电梯物联网部署而言,由政府出资统一购买的全套软硬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老旧电梯改造,目的是提升老旧电梯的安全性;一类是新梯,目的是为了满足智慧电梯,智慧社区的建设要求。

  无论从哪个角度将,电梯物联网的建设都是一项惠民工程,由政府出资也合情合理。但是,作为一个需要“长期烧钱”的项目而言,如果政府的财力不足,该怎么办?就目前来看,除了长三角、珠三角等财政实力雄厚的地区,愿意为电梯物联网买单的地区可谓是寥寥无几。

  电梯物联网硬件、网络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大,一次性的财政资金并无法满足长远发展,后期运维的巨大压力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而随着参与的企业增加,开发内容的频繁调整,开发进度缓慢,也会使得后劲不足,很容易造成烂尾。

  同时,各地现有的物联网标准也没有完成统一规范,政府需求也不够清晰明确,都加大了电梯物联网方案的落地难度。

  二、物业出资

  如果电梯是私人财产,所有权应当归于业主。那么,业主买单,从物业管理费里出资似乎是合情合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重口难调,从物业费里出资建设电梯物联网难于登天。

  目前,由物业公司自己出资的模式,却很难推广。究其原因就是:成本太高。

  以普通的电梯物联网方案为例,一个小区上百台电梯就需要投入数十万,很明显物业是没有这么多资金的。

  现在兴起一种新的模式,由保险公司兜底,采用电梯安全综合保险模式,物业给每台电梯购买保险,然后保险公司来跟维保签保养合同。最终由保险公司来购买电梯物联网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本质上还是物业出资,只不过由原来的一次性投入,变成了“分期付款”。

  现在全国参保的电梯为数还不多,这类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培养物业购买保险的意识、提升物业的续保率等依旧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维保公司

  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下游,维保公司的发展环境可谓是最艰难的。维保效率低下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旧突出,市场参与者的良莠不齐和低价恶性竞争,更是让大多数维保公司苦不堪言。

  效率的低下和恶劣的市场环境意味着即使是发展较好的维保公司也能有较高的收入,那么,拿钱出来布局电梯物联网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另外,电梯物联网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信息采集设备,目前各家使用的信息采集设备不一、采集数据不稳定、误报率高、故障分类不明晰等现象,也让为维保公司很难入局。

  四、物联网企业

  这种模式下,最常见的方法是有电梯物联网企业出资,用物联网方案来置换支援,目前绝大多数的赢利点为广告投放,获取电梯巨大流量。

  与巨额的资金投入相比,微薄的广告收入显然是无法支撑企业的日常运营的。而且诸如利用大数据流量变现也处于起步阶段,与成熟的商业模式还相差甚远。同时,这种模式也是极易“烧钱”的,需要源源不断的融资才能维持发展。

  综合来看,上述的四种商业模式都各有利弊,究其原因还是:价值不足,无法满足各利益方的需求。

  企业对商业模式的探索,究其根本,要解决的还是:谁最后买单。

  但是就目前电梯物联网的市场体量和政策扶持来看,已经是狼多肉少的局面。玩家虽多,但是还没有出现独角兽企业。

  成熟的商业模式不能单单依赖政策扶持和外部输血,而是要找到更多的价值点,以谋求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