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21-09-28 09:59 的文章

母亲河水土流失问题,不是一朝一夕

    黄河的河源区在青海省,一路流经四川、甘肃、宁夏等九个地区,全长足有5464米。青海腹地的卡日曲,那里算是官方承认的黄河正源。
 
    站在岸边,黄色河流如绸缎般丝滑地倾泻而下,浑黄的河水伴随着白色的浪花不断拍打在两岸的礁石上。
 
    岸边是没有防护栏的,周围的地面都很湿滑,想要保护好自己的小命就只有往后站。但很多不知是专业还是业余的摄影师,永远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对绝佳视角的渴望,离岸边站得很近,浪花几乎都能拍到他们腿上,飞溅起来甚至能高过他们的头顶。
 
    但即使如此他们似乎也毫不畏惧,为了拍摄到最近距离的黄河景观也是非常拼命了。说起来,黄河其实是一条非常浑浊的河,河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这一点是小学课文中就提到过的.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治理方法,而一代又一代的人似乎也见怪不怪了。
 
    连一向喜欢拿中国环保来攻击的某些外国媒体似乎也没几个想到拿黄河来说事。大家几乎都已经默认,名字都叫“黄河”了,那它是黄色的似乎也合情合理。
 
    黄河素来有“一碗水半碗沙”的称呼,1立方米的黄河水中,含沙量就高达70斤。黄河的泥沙90%都来自于黄土高坡,黄土高原上的泥沙颗粒以粉砂为主,透水性强、粘性差。正因此,黄土高原才会那么容易就造成水土流失。
 
    当然,缺少植被保护也是其中一大原因。当夏季雨量充沛时,大量的泥沙被冲进黄河中,黄河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浑浊。不过这浑浊和普通意义上的脏可是天差地别,黄河内有150多种鱼虾生存其中。
 
    近年来,黄河水因为官方治理而变得越来越清澈,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效果也许并不显著,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这依然不能阻挡黄河,尤其是下游部分往悬河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所谓悬河,就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因为黄河中的许多泥沙都在下游平原地区堆积,人们又不断地加固加高大堤,悬河就这样产生了,而且目前悬河的总长度已经超过了800千米,几乎占到黄河总长度的1/6,有一些地方的河床已经高出两岸地面近10米。
 
    相比之下,我们的黄河治理活动带来的效果几乎是杯水车薪。哪怕在黄土高原上进行退耕还林和还草工程,哪怕黄土高原的地表已经被大量的植被覆盖,但在中上游地区进行的活动,对下游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
 
    这些年来,治理黄河的口号几乎就没停过,但面对这样一条流过半个中国的母亲河,对它进行的治理活动是民间组织做不到的。
 
    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年要有16亿吨泥沙会被黄河卷走流失,而其中5亿吨会在下游地区形成堆积,久而久之,下游地区的黄河河床自然就被抬高了。
 
    近些年来,由于黄河治理水平的进步,每年水土流失造成的泥沙量其实已经减少了许多,只是它跟不上早年已经被堆积在下游的泥沙量。
 
    竟然这样,那为什么国家不将下游的泥沙挖走呢?如果说以前是条件有限,那么现在科技如此进步,我国工业化也趋于成熟,挖个泥沙应该问题不大。
 
    黄河高出地面10米,已是“悬河”!为什么国家不清理河底泥沙?这并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去做的,这个问题背后有许多的现实因素需要考虑,因为下游泥沙量每年都是在增长的,即使现在增长量已经减缓了许多,但依然在增长;再加上历史泥沙数量,这不单单是某个城市能负担得起的。
 
    而挖走以后,如何安置这些泥沙也成了问题,它们透水性强、粘性差的特点就注定了没办法被拿去做建筑施工用料,那只能堆积在岸边?那显然也不现实。运输去全国各地又是一笔不菲的成本,而且还要考虑到占用和人力的问题,以及运出去以后它们的去向问题,这都是问题。
 
    目前来看,比较现实的一个方法就是加固黄河大堤,就目前来说,没有其他方法比它更符合实际了。
 
    而要说到本,那根源还在黄土高原上,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治理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只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解决的。但至少,能看到国家在努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支持,以及耐心等待。为什么不把黄河泥沙挖走?每年堆积5亿吨,下游已成“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