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2-01 23:35 的文章

与时间赛跑长沙“小汤山”三天改建奇迹背后的“逆行者”

人民网长沙2月1日电 (何萌)日前,长沙的“小汤山”医院在短短72小时内完成改造。

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省级、市级定点救治医院,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从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三栋无自来水、无网络、无燃气旧楼,变身为一座现代化医院,成为长沙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主战场。

在这与时间赛跑的72小时背后,是许许多多“逆行者”们的全力以赴。

“3天必须完成1.41万平方米的改造修缮。”

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始建于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很少使用,年久失修,改造前只有井水,没有网络信号,用电只有单相电。

条件简陋,疫情形势日益严峻,改造已是迫在眉睫。1月26日,长沙市当即决定改造修缮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全力保障病人的救治,及时收治长沙及周边所有的确诊病人。

“战疫情,召必回!”作为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改建任务的直接执行者,长沙市开福区当天连夜召集十几个相关部门,现场踏勘和调度,“27、28、29号就3天,必须完成1.41万平方米的改造修缮。”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再三叮嘱:“医疗卫生战线是阻击疫情的主战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长沙一定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我们不建医院,有病大家去哪治?”

“市场的出工价已经高达2000元/天,大年初二怕是难找到人。” 过年赶上疫情,接到施工任务时,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董事长胡锷心里犯了嘀咕。

让他出乎意料的是,“我在各个工作群一声号召,很多党员、项目经理纷纷带头响应,不计报酬、不论生死,承诺以最短的时间向中心集结,让人十分感动。”

1月27日一大早,58名工友争相赶来,“没有一个人讲条件,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我们不建医院,有病大家去哪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工友莫阳说出了大伙的心里话。

当天下午,工人队伍又增加到近200人,还有工友不顾家人反对偷偷过来。让人感动的是,越来越多工友闻讯赶来,到28日、29日,共有17支队伍400余人夜以继日加紧建设,远超出原计划用工数量。

“医院改建修缮过程中,一直在陆续收治确诊病人,很多时候病人在楼上住院,工友就在楼下施工。”长沙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袁鲲对农民工兄弟满怀敬意。

他说,尽管工人们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但一边收治确诊病人,一边争分夺秒施工,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轻伤不下火线,他们都是“逆行者”

“戴着口罩通宵施工,这样的场面我从来没见过!”长沙市一医院北院修缮改造和环境维护临时指挥部指挥长、开福区副区长杨光华感慨万千。

从26日到达救治中心后,作为指挥长的杨光华,已经四天四夜没睡个囫囵觉了。就在前几天,因建筑物划伤感染,杨光华一直在打点滴,手上的胶布都还没来得及撕掉。

在这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和杨光华一样坚守岗位、不惧病毒威胁的“逆行者”比比皆是。

1月27日中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到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的调派通知以后,立即依据通知要求从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招募志愿者。不到1个小时,由6名重症医学专家、12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队组建完毕。

捞刀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蔡哲年前因公受伤导致内脏大出血,面对疫情她放弃休息,迅速组织街道成立30多人的党员突击队。短短几天时间,临时抢建两个停车场、清运周边建筑垃圾200余车、为103名医护人员联系临时住所……

尽管感冒还未痊愈,开福区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浣琳坚持带病上岗,改建现场随时都能看到她柔弱的身影,却在吃饭时间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原来,只有在这个时候,浣琳才肯去打针。

长沙市第一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也纷纷报名支援北院,北院内原先的员工宿舍楼,如今也全部搬出来改成了病房。在院内巡查病房布置的护士王敏说,“我相信有社会各界的配合,定能战胜此次疫情。”

爱心物资源源不断,全社会共同抗疫

经过大伙儿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自来水、网络、燃气先后接通;1号栋病房完成交付使用;2号和3号栋病房完成改造达到防控标准;300吨污水收集和处理罐安装到位;医疗服务用房第一栋搭建完成。

到1月29日深夜,基本完成修缮改造任务。1月30日扫尾清场,确保医院运转环境和秩序正常。

改造完工的同时,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物品,也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医院,不仅有口罩、医用器械等医用产品,还有床品、棉袄、食品等必需品。这一箱箱物资,既有本土企业、海外同胞的参与,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抗击疫情的珍贵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