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12-15 11:51 的文章

中國大西北,正上演著“由黃變綠”的生態奇跡!

原標題:中國大西北,正上演著“由黃變綠”的生態奇跡!

“從斗爭抗衡到和諧共處”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院長王濤介紹,我國干旱區沙漠、沙地面積在1990年前是增加,1990年后是減少,到2010年就減少到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

內蒙古採取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等綜合措施開展生態恢復,重點治理區初步形成喬灌草、點線面、帶網片相結合的區域性防護體系。毛烏素、科爾沁、呼倫貝爾三大沙地均實現沙化土地淨減少的歷史性逆轉,進入恢復利用沙漠的新階段。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草局荒漠化防治處處長吐爾遜·托乎提說:“十三五以來,新疆依托林草重點工程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941.73萬畝。”20年前,和田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僅有0.4%,如今已提升到1.62%,災害性天氣從最嚴重的一年260多天到如今的170多天,沙塵天氣減少了90天左右。

“從斗爭抗衡到和諧共處。”新疆生地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站長、研究員曾凡江說,人沙關系的深刻調整促使科研人員的研究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由於風沙引起的災害仍未禁絕,沙漠邊的部分農民仍未脫貧。科研人員除了不斷優化防風治沙技術,還致力於研究科學化綠洲農業種植。

目前,每年約有15名碩博生在新疆生地所策勒站工作,除了科學研究外,他們還組織當地農民科技骨干進行科技培訓。

新疆生地所研究員雷加強說:“條件較好地區大多已基本治理,剩余區域多為遠山大沙、極度干旱,治理難度不斷增大。”

要適應新環境下的生態治理需求,需要全方位借助科技力量,而不是盲目“圖政績、求成績”。我國在沙化治理理論、沙化防治技術方面研究領先,但實踐應用過程中有些具體問題研究仍不足,科技治沙任重而道遠。

   

(責編:陳露露、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