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10-25 18:47 的文章

从“争气桥”到“奇迹桥”,半世纪铸就辉煌中国桥梁史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5日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基础设施特别是路桥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中国桥梁,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14.png

新中国桥梁史辉煌的开端,始于1968年。当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宣告,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大桥正式通车。这座“争气桥”的诞生极大鼓舞了亿万同胞建设祖国的热情,也直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人生轨迹。

9.png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面宽阔、水流湍急的长江下游,一座大桥都没有。客货运输,甚至连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过长江,都只能靠轮渡。当时,轮渡通过这段不到两公里宽的江面,需要两个多小时。随着经济发展,单靠轮渡船运已经远不能满足长江南北的交通需要。尽管面临着国内、国际的种种困难,党中央依然决定,在长江南京段,凭自己的力量跨越“天堑”,并把这座大桥称为中国人的“争气桥”。

2.png

历史的重任,落在原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的肩上。要在浩瀚的长江南京段建桥,首先要确定的是水下基础的架构方式。有外国专家提出,南京长江大桥须采用大直径管柱基础。然而,以梅旸春为首的中国设计团队在周密勘测、论证后认定,根据南京江段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一种沉井加管柱的结构方案。

4.png

关于这个方案,中铁大桥局高级工程师周一桥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沉井基础等于是一个杯子,你把它按到泥巴里去了,底下是有一个杯底的。然后在这个里面,还要再插一把筷子(管柱)。这样的话,受力比较合理,它不容易下沉。”

南京长江大桥一共9组桥墩,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当年设计施工中的海量计算,基本都是用计算尺和算盘人工算出来的。

5.png

1967年8月16日,是大桥钢梁合龙的日子。在工程人员的精心施工下,总长1576米、总重约3.1万吨的钢梁,最终被9万根杆件准确无误地连接在一起。

1968年9月30日,一列7节车厢的火车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平稳驶过。原本轮渡过江两个小时的行程,现在只需短短的两分钟。3个月后,公路桥竣工通车。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

6.png

同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的消息。不久,在河南南部的一个山村里,一位叫谭国顺的知青看到了这篇报道,顿时热血沸腾。他下定决心加倍努力、刻苦学习,将来有机会一定到桥梁施工单位去工作。

1971年,谭国顺通过招考,如愿成为中铁大桥局的一员。他立誓要在祖国大地上建设无数像南京长江大桥一样的“争气桥”。此后几十年里,谭国顺先后参与过包神铁路黄河大桥、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青岛海湾大桥等重大桥梁工程建设。

12.png

2012年6月,还有3个月就要退休的谭国顺接到任务,带领团队出征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面对这个历史重担,谭国顺豪气顿生:“不但要干,要干好,干成第一,做一个标杆工程。”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段,全长6.653公里,是3个海上桥梁标段中工程量最大、结构形式最复杂的标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施工难度,建设者们决心再造一座“争气桥”。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