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10-10 01:03 的文章

超“硬核”!国庆阅兵领飞预警机研发屡创奇迹

  这几天,阅兵上亮相的武器装备,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在阅兵现场,空中梯队,无疑是阅兵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为了祖国蓝天上的一次次壮丽飞行,为了守护这份和平和安宁,研发制造人员,殚精竭虑、夜以继日。

  三年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预警机雷达研发团队屡创奇迹

  长空千里眼、云天中军帐。预警机是现代空军的重要标志,它拥有完备的远程警戒雷达系统,可以随时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并指挥飞机执行作战任务。被称为信息化战争的“空中帅府”。当预警机与其它武器装备平台组合出击时,能发挥出不可思议的力量,预警机升空以后,可以对方圆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空中目标和海面目标进行探测,因此被誉为是空中的“多面手”和“力量倍增器”。

  作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装备之一,当今世界军事强国,都在致力于发展和装备新型高性能预警机。但预警机技术门槛很高,至今全面掌握预警机技术的国家寥寥无几。

  预警机演示图

  在今年的国庆阅兵上,空中梯队中率先亮相的是空警2000大型预警指挥机,它的机背上安装了一个“大圆盘”,被形象地称之为“大蘑菇”,这就是拥有强大探测功能的预警机雷达,如果说预警机是国防装备领域的一顶皇冠,那么预警机雷达便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 张良:传统的地基雷达是固定的雷达,看运动的目标。而预警机雷达是将预警机雷达装到飞机平台上,是运动的雷达看运动的目标,预警机雷达因为平台升空以后,克服了地球曲率的制约,可以看低空、超低空的目标,同时也兼顾中高空的目标。

  空警2000大型预警指挥机

  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被誉为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这里也是国产预警机雷达的摇篮。

  上世纪七十年代,虽然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都十分有限,但为了保障国家领空安全,科研人员接到了一个神秘而重要的任务——预研预警机。

  一边是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而另一边国内没有任何相关的经验可供借鉴,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荆棘密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当时国外的主战预警机雷达,多采用传统机械扫描体制,为了能够使我国的预警机雷达具备后发优势,研发人员决定开创性地采用领先一代的有源相控阵体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义就是中国相控阵雷达的奠基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光义:所谓相控阵天线就是一个大天线由很多个小天线拼装构成的,把它变成了很多个小天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义

  2001年,时年35岁的张良被任命为空警2000预警机雷达的总设计师。一个大型的微波暗室,是为预警机工程专门建设的。这里所有的墙体和地板都是由钢板铺设而成,墙面上还安装了密密麻麻的吸波材料,能做到对外界电磁信号的绝对屏蔽,为雷达天线的测试提供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

  在这里,张良带领团队用创新的办法,花了9个月时间,完成首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测试任务,而国外同行用18个月尚未走出暗室。

  微波暗室

  预警机雷达发射功率大,被称为电老虎,如果电源体积太大,就无法安装到飞机上。如何为它打造一款身量轻便的高压电源,成为了摆在研制人员面前的又一个难题,而这款理想中的高压电源,曾经被国外专家调侃,是中国研制团队“无法完成的任务”。

  然而,在科研人员不分昼夜、不知疲倦的努力中,经过上千次的试验,三年时间研制出满足预警机要求的高压电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雷达电源总师 唐登平:高压电源还获得国家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预警机雷达高压电源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