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11-07 23:12 的文章

焦点访谈:致敬荒漠“愚公”!倾注一辈子心血让奇迹发生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境内有库布齐和毛乌素两大沙漠,其中的毛乌素沙漠还延伸到陕西榆林的靖边等地。既然是沙漠,那就应该到处是沙丘,但实际上,如今的库布齐和毛乌素很多地方已经绿树成荫。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在这两大沙漠附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带头植树造林,一干就是几十年,构筑了一道道绿色长城,为修复生态、保护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尽管现在他们年事已高,大都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种树治沙了,但他们在沙漠中栽下的绿地将永不褪色。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有4位种树治沙的老人,他们就是今年87岁的白永胜、84岁的白根海、82岁的高林树和78岁的曹扎娃。今年8月20日,鄂尔多斯市林草局为表彰他们几十年治沙的功绩、弘扬他们的奋斗精神,给这4位老人颁发了“绿化大沙漠、保护母亲河”终身成就奖。

  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西南部,三面被黄河环绕,库布齐和毛乌素两大沙漠穿插其中。库布齐沙漠离北京直线距离仅有800公里。由于历史原因,两大沙漠过去出现了生态恶化、沙尘肆虐、树草难生的景象。也就在这样背景下,世代居住在这里、互不相识的几位老人不约而同开启了他们几十年种树治沙的历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局长韩玉飞说:“为了造林治沙,他们倾注了一辈子心血,一干就是几十年。现在他们虽然有的已经不能植树了,但他们的功绩人民不会忘记,那片沙漠也不会忘记。”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呼和陶勒盖嘎查牧民曹扎娃老人的家位于毛乌素沙漠附近,过去这里到处是沙丘,经过几十年治理,现在已经是农田了。通往老人家的沙路上竟然有泥泞和积水,这在今年干旱少雨的情况下也并不多见。果然,越往山里开,周边的环境越好,最后开到一片树林中,老人的家就在这里。得知记者要来,身为蒙古族的曹扎娃特地早早穿上了民族服装,以表达对远方客人的尊重。

  为了让记者对当年治沙的艰辛有直观了解,老人特意把过去用过的工具展示了出来。曹扎娃告诉记者,由于这里靠近毛乌素沙漠,生存环境恶劣,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他就开始种树治沙,到今年已经是61个年头了。目前,他还承包着2300多亩沙地坚持种树。曹扎娃说,当年家里人对他一心种树并不理解,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就一个人搬出来在这里住了,当年这里也都是沙地。

  曹扎娃这样的老一辈种树人就是靠着执着的劲头,不计得失、不求报酬,把全部心血扑在造林上,才有了今天我们看见的人进沙退、绿树成荫。

  曹扎娃说:“我还要再干5年,继续干,我老得不行,就全交给林草局了,这是国家的土地,我再交给国家。”

  几十年来,曹扎娃在沙丘上栽活的2000多亩树苗,已经绵延数里,蔚然成林。而老人为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埋头种树的精神也对整个村庄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呼和陶乐盖嘎查牧民张风义说:“他这么老的老年人现在还在种树,我们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呼和陶乐盖嘎查驻村第一书记乌荣花说:“他还带动呼和嘎查周边的农牧民种了5万亩树,他从另一个方面践行了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且把这种理念用一种朴素的方式植根到广大农牧民心里。”

  曹扎娃的事迹是被表彰的4位老人艰辛种树治沙的缩影,另一位被表彰的老人高林树也同样如此。他的家在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靠近库布齐沙漠。上个世纪的1986年,因为风沙袭扰,村里近900户人家跑的只剩下了300来户。而他却主动承包了一大片沙地,经过4个寒暑的苦战,1990年,终于让沙漠中有了5000亩绿洲,在绿洲上养羊、种麻,年收入破天荒达到了15000元,使得全村人看到了治沙的希望,纷纷包地治沙。如今,当年的小苗已经长成了大树,官井村33万亩沙地已经有了19万亩林地,绿树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