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10-16 21:18 的文章

金融扶贫创造中国奇迹 恒昌谱写脱贫攻坚 “时代答卷”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要求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作为新金融行业的一员,从创业之初的助力“三农”,到学习格莱珉经验,再到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新金融企业恒昌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躬身前行,用切实行动答好了脱贫攻坚这个 “时代答卷”。

从助力“三农”到学习格莱珉经验 躬身前行助脱贫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等城乡二元金融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并指出金融扶贫潜力也尚未充分发挥,要求通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

作为新金融行业的一员,恒昌从2011年开始就开始初步探索以互联网农村金融助力“三农”。“2011年开始,我们接触到三农市场,普惠金融触角接触到了三四线小县镇,在那里,我们帮扶的是那些已经脱贫了的人,他们到小县城开自己的小买卖,小店经济,需要有一些资金来把流水做得更大。当时我们是帮了脱贫以后的中低收入农民致富。” 恒昌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为满足农村中低收入阶层投融资需求,释放信用价值,提供资金解决方案,恒昌以互联网金融模式提高“三农”融资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累及为“三农”对象累计撮合借款超50亿元。

上世纪70到80年代,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发现,穷人是有信用的,穷人也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尤努斯教授通过把自己的钱借给当地妇女编织竹条凳,建立了一个穷人借款的试验点。结果发现,这些穷人的还款率非常高,坏账率远低于传统的银行业。为此,尤努斯创造了面向贫困农村人群无抵押小额信贷的格莱珉银行,帮助孟加拉穷人通过创新的信贷机制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创业,他也因此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

在解决公司生存问题,累积风控经验和实战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恒昌在探索扶贫道路上牵手格莱珉,共同探索格莱珉项目经验在中国的落地实践。借鉴格莱珉项目经验,恒昌·格莱珉“精准扶贫”项目以消除贫困作为唯一宗旨,搭建依赖于社交性质担保的借款模式,以小额信贷的方式,为以女性为主的低收入者提供借贷资金,通过信用和财务训练让贫困群众脑袋先富起来,而后帮扶其创业发展。在具体操作上,项目结合中国特色,创造性地构建了“基层党组织+互联网金融”的精准扶贫模式。基层党组织的帮助克服了很多天生的瓶颈,可以帮助企业真正了解到哪些是在册的贫困户,在册贫困户家里是什么样的,能够在第一时间真正帮助到目标群体。

以农村低收入的贫困妇女为客群,在基层党组织帮助下,恒昌·格莱珉精准扶贫项目选定合适的客户对象后进行社群化运营,五人形成小组培训学习借款、储蓄、信用积累方面的基础知识。然后每个小组再和其他小组形成一个中心,在社群中心经理的引导下,会员之间可以彼此交流子女教育问题、家庭建设问题、以及生意经营问题,从而在邻里关系之间构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开阔交流圈,开阔视野,进而开拓各家的经营规模。最终项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帮扶了近百名的农户实现了精准扶贫。

从产业扶贫到消费扶贫扶贫新模式打造创新生力军

在脱贫路径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一批”工程,其中他最关心、最看重的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总书记多次强调“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产业发展是撬动脱贫攻坚的杠杆,而金融又是撑起产业发展这个杠杆的支点。

继格莱珉精准扶贫项目后,2017年恒昌深入酉阳贫困县后,发现当地虽地处偏远但却有着丰富的绿色有机优质农副产品资源,如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和有机产品认证的花田贡米,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麻旺鸭等。但由于农户自身能力不足,许多土地一直处于生产效率较低的状态,当地优异的农副产品资源一直面临着产量低、出手难、压价格等困境,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收入。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为此,2017年开始,恒昌结合公司多年以来的扶贫实践,在当地成立了桃花源公司,找准产业扶贫着力点,立足酉阳地区丰富有机高质农副产品,展开了在酉阳地区的产业扶贫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