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9-22 10:13 的文章

于德泉:北京冬奥工程是烙印美丽中国底色的奇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张骁 刘品彤)随着北京冬奥工程建设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工程进展情况备受社会关注。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于德泉日前做客新华访谈,介绍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的建设情况与亮点特色。

于德泉:北京冬奥工程是烙印美丽中国底色的奇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于德泉(左)做客新华访谈。新华网发 毕尚宏摄

  新华网:延庆赛区被称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为什么这么说?它有哪些特点?

  于德泉:延庆赛区位于延庆西北部,距市区74公里的延庆小海陀山。其核心区位于小海陀山南麓,将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两个竞赛场馆和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两个非竞赛场馆。此外,还有像京张高铁、延崇高速、海陀和玉渡输变电站、综合管廊等一批配套的交通、电力、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延庆赛区最高起点位于2198米的小海陀山上,建设之初这里没水、没电、没路,没有信号,可以说是一个“四无”“零基础”的山地建设项目。在这种条件下要建设国际一流的体育设施,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首先是标准高。我国已有的冰雪运动场馆硬件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这些场馆都要建设达到最高等级的奥运会标准,这在国内都还是空白。特别是雪车雪橇赛道,国际上目前也仅有16条,我们没有经验可循,还要一步达到奥运最高标准,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是时间紧。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大多要求在2019年年底或2020年完工,建设周期基本是3年时间,有的甚至仅2年多。住宅楼建设周期一般也都在2至3年时间,可以想象延庆赛区的建设时间之紧迫。

  最后是难度大。延庆赛区将举办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的比赛。高山滑雪项目被誉为冬季运动“皇冠上的明珠”,它建在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上,赛道落差900米,最大坡度接近70%。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规划建设7条赛道,滑降赛道全程长3公里,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30公里。还有雪车雪橇项目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时速可以达到135公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全长约1.9公里,垂直落差超过120米,由16个角度不同、倾斜度各异的弯道贯通成型,包括一个在国际上都非常少见的360度回旋弯道。

  新华网:延庆赛区是如何落实绿色办奥,保护当地绿水青山的?

  于德泉:延庆赛区在规划建设中,一直坚持“绿色办奥、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早在2015年,延庆赛区最早进驻的工作者是林业、水务和环保专家。专家们为延庆赛区制定出严格详尽的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参建单位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落实赛区内部生态保护措施。比如,在施工中坚持“避让”为第一原则,对于无法避让的保护植物采取近地保护或迁地保护。根据统计,赛区共计近地移植11027株植物,对2.4万株树木实施迁地保护,建设了专门的迁地保护区。还有在赛区内安装木板式巢箱,为赛区的小型鸟类提供巢穴,有效提升了鸟类栖息繁殖巢穴资源。

  在延庆赛区建设初期施工现场,施工单位还将所有的施工面表土全部剥离,严格进行编号,妥善进行保存。待完工后将全部原土覆盖、原貌修复,确保土壤不因建设而流失,生态不因施工而改变。

  在保护这片“青山绿水”上,建设者采取了很多办法。延庆赛区需要上水、下水管线,污水管线、电缆、电信管线,包括媒体直播赛事信号的光缆总计超过了18条管线。可以设想一下,这些管线如果全部建在地面,建设难度小,建设时间短,从工程的角度来说简单省事,但是会对生态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景观的美感。所以,建设者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还是规划建设了一条7.9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而且综合管廊也确实起到了铺路架桥的先锋作用,只用了2年时间,2019年9月率先完工投用,为延庆赛区送来了水、电、信号。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例如,建设者建设了完善的山地雨水收集利用和中水回用系统,延庆赛区可以说是一个“海绵型赛区”。建设中挖出的废石也被建设者大量利用,做成了有山地建筑特色的石墙、山地中防止滑坡的护坡。“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建设过程始终,真正体现出延庆赛区“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规划蓝图。

  新华网:距离北京冬奥会只有500多天了,接下来延庆赛区还有哪些重要建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