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7-13 19:37 的文章

为了生命的奇迹 黄梅“7.8”山体滑坡事故救援纪实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1日电 (朱韬)7月8日凌晨,湖北省黄梅县4个小时降雨量接近200毫米,24小时降雨量破历史极值创当地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大单日降雨量。

  特大暴雨导致黄梅全县告急!城市内涝、房屋被淹、道路受阻、人员被困等各类险情不断。

  凌晨4时许,黄梅县大河镇袁山村3组突发山体滑坡,一万平米左右山体,约3万余方泥土裹挟着巨大山石瞬时倾泄而下,7栋民房被毁,9名人员失联。

  当地群众反映,这是他们见到过的最严重的洪涝灾害。

图为黄梅山体滑坡救援现场 王方 摄

图为黄梅山体滑坡救援现场 王方 摄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哪里有危机,力量就往哪里投入,袁山村的灾情发生后,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迅速启动汛期跨区域增援预案,先后调集武汉、黄石消防救援支队轻型地震搜救队和搜救犬队,与先期到达的黄冈市消防救援支队共同展开救援。120余名消防指战员,5条搜救犬及千余件套器材装备器材陆续抵达现场,投入救援行动。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第一时间成立现场指挥部,按照“立体监测、疏散转移、搜索定位、分区作业、科学轮替、应急协同”的救援思路,由消防救援队伍承担最为艰巨的人员搜救任务。

  在初期摸排的基础上,消防救援人员采取人工搜索、搜救犬搜索、雷达生命探测仪探测、蛇眼侦查等结合的方式给被困人员精准定位,并按照由表及里、由外向内、由易向难的原则轮番上阵,有序推进搜救行动。

为了生命的奇迹 黄梅“7.8”山体滑坡事故救援纪实

图为黄梅山体滑坡救援现场 王方 摄

  因事发地点位于偏远山村,加之持续恶劣大雨天气,唯一的道路四处积水,进出通道不畅,各类施救力量难以迅速抵达现场;大面积山体滑坡导致的泥石流覆盖层极其松软,整个区域土质软硬不测,现场救援人员难以站稳立足,一步不慎半截身子便会陷入淤泥;将倾未倾的房屋保持极其脆弱的微妙平衡,稍有不慎便会轰然垮塌,被泥土碎石剥光了皮的树木杂枝横七竖八。

  消防救援人员首先借助工程机械对滑坡堆积区两侧进行清理,开辟两侧作业面,并将核心区域分成五个作业单元,每组选派精干人员携带探测、破拆等救援装备,分组同步展开救援。

  人命大于天,战天斗地只为生命奇迹。

为了生命的奇迹 黄梅“7.8”山体滑坡事故救援纪实

图为黄梅山体滑坡救援现场 王方 摄

  应急管理部、省消防救援总队通过4G图传系统和卫星通讯便携站时刻保持与前方救援指挥部的通讯联络,适时掌握现场救援动态进展,根据现场需要及时调整救援策略和力量部署,全过程提供救援战术指导。

  下午3时24分,第一作业区的救援人员在挖机吊臂的保护下,乘坐机械铲深入被推倒建筑工地的一角,经过艰难破拆,搜救出第一位被困者,但令人失落的是这位被困者已无生命体征。

  位于山体滑坡冲积区中央地带的第二作业区,情况更为复杂。由武汉、黄冈的特勤消防人员及武警官兵组成的第二攻坚组,先后通过雷达生命探测仪静默探测和搜救犬反复搜索确认等方式,确定在一处只露出一点瓦片的下方房屋剩余空间内有一名被困者。

  下午4时许,通过架设简易站立通道、破拆开僻救援入口、蛇眼深入内部侦查、问话探寻等方式,救援人员甚至隐约能听见可能是一名被困者的微弱回应。

  浑身是泥的搜救犬反复在那个位置来回探嗅。

为了生命的奇迹 黄梅“7.8”山体滑坡事故救援纪实

图为黄梅山体滑坡救援现场 王方 摄

  “安静!好像有声音”,不知道谁听到了一点声响,然后现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生怕耳朵错过了任何一个细节。

  接收到来自被困者微弱的生命信号,全体救援人员变得紧张而兴奋,遂一鼓作气,逐步扩大破拆开挖施救空间。终于发现了被困者的具体位置。原来,这名被困者所在的房屋虽然完全被泥土掩埋,但是仍有三根屋梁偶然形成了最低生存空间。

  “小心,别碰那里!”,一名消防员急切的提示其他救援人员,现场的气氛骤然变紧张起来。现场危机四伏,这栋被稀软泥土掩埋的房屋紧紧凭借三根老木梁保持着极为脆弱的平衡,破拆作业,开口进人,必须高度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