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4-19 04:45 的文章

浦东开发开放30年:创新“支点”撬起中国改革开放奇迹

  1990年春,肩负中国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先行者的历史使命,上海浦东以“新区”冠名,开启了开发开放、敢闯敢试的全新征途。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如今,三十而立的浦东已是沧海桑田之变,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下,这座比肩国际的现代化新城依旧在创新的征程上全速向前。  

  日前,张江科学城开建“总部园”,以硬核科技研发为核心的“总部能级”再次提升;此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在外高桥保税区启动,又一项新型国际贸易产业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阶段。

  3月,包括资管机构、金融机构等在内的22个内外资重点项目落子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全球化的步伐再行加速;就在同月,中国首个5G产业生态园落户金桥开发区,技术加持高端通信、汽车制造产业不断升级。

  “30年来,推动浦东飞速发展的精神力量就是创新为魂,创业为魄,”浦东“开发老兵”、金桥开发公司首任总经理朱晓明对中新社记者表示。

  无论是站在地球仪旁确定以“功能开发”再造中心的全新开发模式,还是率先成为功能性政策先试先行的“领头雁”;无论是以开放为使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还是作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是浦东与生俱来的基因密码。

  “浦东是‘新区’,不是‘特区’,开发之初没有可以照抄的经验,也没有退路,只能通过创新,用时不我待的精神去推,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朱晓明回忆浦东开发历程时表示。

  “浦东的开发开放不是给予简单的政策支持,而是通过授予改革创新、跟国际接轨的试水权,鼓励敢闯敢试、率先突破。”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局长张宇祥表示,这促使大家形成了“凡事应通过创新、突破、引领性办法解决”的思考习惯。

  他举例陆家嘴打造“全球资管高地”的举措,正是借助自贸区扩区、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导向,在细分领域进行的一次突破。三年间,陆家嘴已聚集了86家外资资管机构,占据全国总数逾90%,“创新让我们有了先行优势”。

  外高桥是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制度创新的密集发生地,7年时间里,12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从这里输出到全国各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彦峰看来,创新即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营商环境建设。

  “制度创新首先要尊重企业需求,在此基础上调整管理的方式方法,目标是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陈彦峰举例说,保税区很多公司总部希望能进一步实现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因此离岸转手买卖产业这一核心功能建立就必须有所突破,“保持浦东开发开放敢为人先的精气神。”

  在张江科学城95平方公里土地上,创新精神则在以多样的形式生长。聚集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群、169家外资研发中心、数千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近2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创的企业、新进的人才、创新的灵感和成果几乎每天都在这里汇聚、迸发。

  “张江要把创新的源头根植在这里,特别是通过与头部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式的创新中心,让更多中小企业集聚,带动更多的创新小生态和垂直生态的形成。”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涛说。

  从功能分工,到密切联动,30年来,浦东四大开发区功能定位不变,却在创新中不断升级,“顶层设计”的创举让浦东“一盘棋”的布局尽显其峥嵘。

  设立之初以出口加工为导向的金桥开发区颇具代表性。经过三次功能升级,金桥已成为明确聚焦现代汽车、移动视讯、智能装备(机器人)和新兴金融四大新兴主导产业布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了从“金桥加工”到“金桥制造”再到“金桥智造”的跃迁。

  在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能看来,浦东已经形成一个助力产业发展的整体“生态”。“很多企业将制造放在金桥,研发与张江互动,金融公司落在陆家嘴,通过外高桥出口,以后这种关联会越来越密切,相互支撑,形成合力。”

  据统计,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24亿元(人民币,下同),跃升到2019年的12734亿元,增长了210多倍。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1/22的税收总收入和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在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彭崧看来,浦东的改革创新始终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浦东也因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四大开发区的建设,2014世界杯网,始终以改革创新为使命为走在前端的上海‘打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