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3-15 12:30 的文章

上海疫情防控:在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城中,

我一直认为,上海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今天地步,真是奇迹!理由千万条,此处说三条。

内地人口密度最大城市的防控之难。

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尼尔,在其作品《瘟疫与人》中,专门强调人口密度与瘟疫传播的正比例关系。

当人类数量增加时,受感染的概率也会增加;随着人口密度增大,寄生物获得新宿主的机会也就增加了。当这种趋势越过关键性门槛,感染就会一发而不可收,严重阻碍人类的正常活动。如果普遍蔓延,就会削减人口,直到当地人口密度下降到过度感染门槛以下。

如果我们未曾经历某次瘟疫大流行,阅读这段文字,几乎波澜不惊;唯有亲历,才能感受到惊心动魄。事实上,城市的密集人口、狭窄的居住空间、拥挤的交通,在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病毒的人际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感染链条。

根据人口密度的传播理论,我专门制作了一张表,将内地31个省区市的人口密度、新冠确诊总人数,进行排序,进一步又计算出每百万人的确诊人数。我的个人观点,要对比考察某个地区的新冠疫情防控能力,不能仅看总确诊数,还要看每百万人的确诊数。为什么?打个比方,一个小村子,10个人,5人确诊为新冠,这个村子新冠感染率就是50%;另一个大村子,100人,10个人确诊为新冠,这个村子新冠感染率仅10%。如果仅看确诊总人数,有意义吗?

需要说明的是,该表数据均来自官方;该表没有将中国港澳台列入统计,一是三地启动疫情防控的时间较早;二是内地人口流动的便捷程度,远高于三地。

上海疫情防控:在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城中,

上海疫情防控:在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城中,

上海疫情防控:在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城中,


根据以上四表,可以得知,上海的人口密度内地最大,每平方公里达3848人,几乎是人口密度第二的天津市3倍。平均每260平米,就有1人,应该说,疫情防控条件,非常不利,上海做得如何?

1、按总确诊人数由多到少排序,上海列第14位。

2、按每百万人确诊人数由多到少排序,上海列第9位。

3、四个直辖市的由多到少排序,总确诊数、每百万人确诊数,均列第3。

理论上,除了湖北,上海的防控难度,内地第一,能够取得如此战绩,如果说是全靠运气?你信吗?

没有硬核才是真硬核。

自1月23日凌晨,武汉“封城”,31个省市区,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时间表分别如下:

1月23日, 浙江、广东、湖南。

1月24日,湖北、安徽、天津、北京、上海、重庆、四川、江西、云南、贵州、山东、福建、广西、河北。

1月25日,江苏、海南、新疆、河南、黑龙江、甘肃、辽宁、山西、陕西、青海、吉林、宁夏、内蒙古。

1月29日,西藏。

几乎和一级响应同时,各种硬核措施,纷纷出炉,有的堆石头,有的挖断路,还有的焊大门。疫情期间,我宅在家中刷新闻,当时就感到疑虑,如此硬核,真的科学吗?消防、抢修、急救怎么办?

果然,没过多久,硬核阻断交通的防控措施,负作用很快显现,公安部开始发文,严禁违法封路。

在上海,我没听到过如此彪悍的新闻。我所知道的这座城市,向来以人为本,以科技为本,而不是以硬核为本。举几个新闻中看到的例子吧。

2月2日,上海市民“排队领口罩排出了北欧的感觉”,冲上微博热搜。上海人的一米式排队,为全国做出了最早的示范。

上海疫情防控:在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城中,

2月22日,上海杨浦区江浦街道,开始试点智能门磁,在居家隔离人员的门上安装之后,一旦打开家门,就会在一键告警,推送短消息到对接责任人的手机上,提醒关注该户隔离人员的开门情况。

同样在2月中旬,“上海造”声控电梯,开始亮相,不仅在沪上多家医院和商场加装,还支援了湖北,只要告诉电梯去几楼即可,避免了公共场所的接触式传播。到了3月初,有新闻报道,声控电梯又升级了,居然出现了方言版。

所谓硬核,实质上就是简单粗暴。不依赖于硬核的疫情防控,才是真功夫。

“上海式”闭环防输入背后的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