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3-02 21:03 的文章

封城一个月的武汉便利店“奇迹”:从线下到线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老板,疫情来的时候我也做不了什么大事,把自己的店守好,让小区居民买得到东西,就是我能做的一点微薄贡献。”封城之下,一位武汉便利店小老板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古人云:“惟楚有才。”

2020年伊始,人杰地灵的湖北遭遇了一场病毒风暴。病毒突至,武汉封城,湖北告急,疫情发展迅猛,一场艰难的“防疫战”在武汉打响第一枪,随后迅速扩展至湖北、全国,乃至全世界。

全世界都在关注武汉,关注武汉千万市民的衣食住行。机动车禁行后,武汉市民的生活需求如何满足?物资是否能得到保障?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防疫战”中,便利店店主是奋战在一线的不起眼“小人物”,他们没有医生和警察那样备受关注,却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保障物资供应的重要环节。

从1月23日至今,武汉封城时间已经超过一个月,没有资本支持的小店如何度过这段艰难时光?记者联系到一家在武汉的天猫小店小苑家便利店老板冯灿,这间不到五十平的小副食店只有夫妻两人经营。 在忙碌的午后,记者拨通了冯老板的电话。电话采访中,不断能听到外卖订单提示的“叮叮”声,老板一手忙着配货,一边在电话中聊起了自家生意。

01

囤货史:从方便面到大米到酵母粉

“1月22日,突然有很多人买泡面,我反应过来查新闻,才知道武汉要封城了。”

说起武汉封城,冯老板略微有点不好意思,感慨自己平时忙于生意,不怎么看新闻,“22号那天突然有很人买泡面,都是囤货的,那天店里面人流量很大。”查了新闻之后的冯老板,马上给供应商打了电话,“1月23日当天封城了但没禁行,当天就让供货商送了一批过来,送了大概两百多件(方便面)过来,也被一扫而空”, 夹在两个小区之间的这家便利店主要服务小区居民。

冯老板将武汉人的囤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搬空了方便面;第二个阶段囤米面粮油;第三个阶段抢购零食和日化用品。

“第一个阶段其实就是1月22和23号两天,方便面很快卖完了。第二个阶段就是春节前后,正月十五之前,当时基本上每一个到店里来的人都是买米,五公斤装的米五袋五袋的拿。囤完米之后,后来卖得多的是面粉和酵母粉。”

隔离在家的武汉人不甘寂寞的玩起了“烹饪大赛”制作面点,酵母粉和面粉成为“刚需”。不起眼的酵母粉成了“涨价冠军”。“酵母粉之前就卖一块五,进价就五毛钱,现在进价都涨到两三块了,翻了几倍。”提到酵母粉,冯老板感慨武汉人民的做饭热情。

当封城时间进入30天后,武汉人的需求再次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零食和日用品的订单明显多了起来。一大家人在家里呆了一个月,该吃该用的也用得差不多了,像卷纸、牙膏、洗发水这些都要补货了。” 冯老板解释道。

谈及封城之后的心路历程,冯老板直言:“我们是有些同行怕出事,把店子都关了,但我想的是只要符合规定,有存货能开门,我还是要开门营业。”他感慨:“如果我们都关门了,居民去哪里买东西?在家隔离的日子不是更难过了。”

疫情告急时,居民消费欲望强烈,大量囤货。随着武汉所有小区全面开启24小时封闭管理,居民不能出小区,小区门外的便利店该如何应对?

02

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客单价翻了五六倍

“其实机动车禁行后,我们明显发现外卖的数量大量增加,出门采购不太方便,我们大部分都在外卖平台上进行。”冯老板聊到。

“我给你形容一下,我们每开5分钟那个(外卖)平台,就要关一个小时,为什么呢?5分钟外卖平台不停叮叮叮,不停的进订单,我们要花一个小时将5分钟内涌入的订单配齐,然后让外卖员送到小区的自提点。”

虽然订单应接不暇,冯老板语调轻松:“现在外卖订单的金额也和原来大不同,原来每单均价一般就20-30(元),现在(客单均价)基本是100-200(元)。” 客单价翻了五六倍。

从线下转移都线上后,一大问题就是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