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06-05 20:31 的文章

省新科技馆的三个“极限探索”

国内最大球壳 45米钢结构悬挑 空中沉浸影院——

省新科技馆的三个“极限探索”

省新科技馆的三个“极限探索”

图为:省科技馆新馆雏形初现。

  国内直径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球壳结构、长达45米的钢结构悬挑、2000平方米的空中沉浸影院……历经3年奋战,省科技馆新馆已展露身姿。这个融众多“第一”和“首例”的传奇建筑由项目建造总监慕志涛团队锻造。5月3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这所中部地区最大、最先进的科技展馆。

  直径30米,全国最大球壳混凝土结构

  省科技馆新馆球幕影院,直径30米,球壳厚度0.15米,堪称全国最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球壳结构。

  建设如此规模宏大的半球体,挑战不言而喻。“选用何种材料作为浇筑混凝土的模板”成了第一道难题。

  传统木模板、钢模板,因拼缝不严密、自重大、造价高等缺点而被技术团队否定。难题如何破解?唯有创新。

  一次次实验,技术团队根据混凝土球壳结构特点,研发了一种特殊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这个“刚柔并济”的新材料可以担当起支撑庞然大物的重任,其“刚”性体现在托举有力;其“柔”性则表现为拼接严丝合缝。比常规支撑体系而言,其支点及斜向支撑更多,保证了支撑体系的安全稳定性。

  据介绍,这个新材料蕴藏着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混凝土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及施工技术、混凝土球壳结构的GRC模板体系及施工技术,一举解决了曲面弧度太大混凝土难以成形的难题。

  支撑体系搭设好了,可在半球结构上浇筑混凝土一样出现困难。混凝土一遍遍浇筑、一次次塌落。“必须调配出适合半球结构的混凝土密实度。”慕志涛解释,既要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流动性,又要确保混凝土不塌落。那段时间,慕志涛和工友们制作了一个半球模型,在半球模型上历经上百次试验,终于找到答案。全国最大球壳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当天,慕志涛和工友们喜极而泣。

  2000平方米空中沉浸影院

  站在省科技馆新馆中庭,抬头仰望,一个巨型沉浸式漏斗结构浮现。这个结构内部,缔造着世界先进的全景空中影院。

  沉浸影院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整体悬挂于主体钢结构上,焊接安装精度要求极高。

  难度超乎预期。慕志涛说:“省科技馆新馆以钢结构为主,用钢量达3.5万吨,空中影院焊接工程量大,需要在51米高空中完成作业。”

  20名焊接工人犹如“蜘蛛侠”,飞檐走壁。为了避免产生热裂纹与冷裂纹,影响焊接质量,每条焊缝必须一气呵成。“你看,那条最长1.2米的钢板焊缝是最大挑战。”顺着手指方向望去,半空中,两件巨型钢构件,紧密相连,焊缝均匀顺直,焊道与母材平滑过渡,宛如天成。“这条焊缝需要焊工一天半才能完成,如果中途停工休息,就会因为温度冷热不均出现裂纹。3名焊工24小时轮流作业,硬是战胜挑战。”慕志涛说。

  要使每道焊缝都能“天衣无缝”,每道工序都得层层把关,清根、预热、打底、填充、盖面、保温都有专人检查。更为严苛的是,焊缝能否合格,由超声波无损探伤论定。这个明察秋毫的仪器,可谓火眼金睛、铁面无私,任何一点小瑕疵都难逃法眼。

  378个胎架撑起45米钢结构悬挑

  省科技馆新馆一道长达45米的钢结构悬挑,犹如飞船展翅翱翔。

  在施工中,项目团队采用了378个支撑胎架架起了悬挑。然而,更大的挑战是,如何安全拆除378个支撑胎架?

  卸载过程异常惊险,一个支点出现问题,整个钢主体结构都将毁于一旦。在长达60天的时间里,卸载方案反复试验修改。

  慕志涛解释,卸载施工的关键在于同步,否则,结构就会出现高低错落和应力紊乱,这对长悬挑是致命的。经过反复结构模型推演,最终确定24个主受力点采用液压油缸自平衡同步卸载法。

  2018年10月31日,卸载当天,随着项目经理一声令下,卸载施工管理小组立即抵达24个卸载点,同步打开液压油阀……

  “1号卸载点正常”“2号卸载点正常”……“不好,7号卸载点,油表无读数”顿时,大家心头一紧,项目总工史晓亮立即赶到7号卸载点。经仔细检查,原来操作人员油阀开得过小,油表读数反映缓慢。险情排除,继续卸载。

  从早上8时至晚上6时,在揪心的10个小时里,24个油缸全部脱离主体结构,卸载平稳、顺利,现场一片欢呼。(胡蔓 杨麟 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