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之后的武汉半导体厂商:长江存储能否突围
武汉封城。光谷遇难。
图源:网络
打开一幅中国地图,以秦淮线纵分南北,武汉坐居南方之“中”、长江之“中”,地理位置优越,航道便利,早在洋务运动时期武汉就是工业重镇,根据wind发布的数据,位于湖北境内的上市公司共有95家;按照注册地址筛选,位于湖北境内的上市公司共有107家。长江存储这样的半导体龙头企业自然在列。
2016年底,中国国家储存器基地决定落地武汉,芯片、显示器、激光这三大细分行业,搭建了武汉“产业立市”规划项目集成电路、新兴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和生物医药4个产业集群中其中的两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长江存储作为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其兴衰将直接影响到国内以及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市场研究机构ESMC表示,武汉疫情已经成为继中美贸易争端、英国脱欧之后的第三大电子产业“危机”。
图源:长江存储(董事长赵伟国)
就在疫情爆发前一周,长江存储董事长赵伟国在市场合作伙伴的年会上表示,“2020年是存储器黄金十年新的开始。随着5G、AI、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存储器市场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之所以有此勇气,是因为早在此前完成了64层3D NAND闪存芯片及存储器的研发,并且得到了市场合作伙伴国科微(300672,股吧)和联芸科技的认可,其二者的新品发布会就在年后。
图源:长江存储官网(64层3D NAND闪存晶圆)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推断可以得到,2020年决定了长江存储,乃至于中国存储技术的两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一是实现大规模量产,也就是产能达到30万片/月的设计产能,从而使中国自主可控的储存器芯片真正实现国产化;
二是实现从64层3D NAND闪存技术跳过96层3D NAND闪存技术,直接发展128层3D NAND闪存技术,在技术上从落后于国际领先大厂到同步国际领先大厂的跨越发展。
但是,一切都装在一个大前提里,“如果一切顺利。”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让十四亿国人陷入恐慌,对于产业链也将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据媒体报道,全球的闪存芯片大厂三星、SK 海力士、美光、西部数据、铠侠都在紧盯着武汉疫情和长江存储的最新近况。外资分析师指出,武汉病毒的封城事件可能导致当地晶圆厂关闭,或是供给中断,将“重创”当地晶圆厂,也直接点出“中国的产能下降可能会给美国企业带来更多利好”。因此他们认为,美光、西部数据两家美系存储厂将是武汉肺炎封城事件的最大得利者。
武汉封城之后,不少企业纷纷在第一时间回应、发布公告,以求稳定人心,有媒体写道,“封城不封产,防疫产业链24小时连轴转。”事实上,熟悉半导体工厂运营的人会知道,晶圆厂是365 天不停工的,不会有农历春节假期导致停工或关闭的情况,只有每年(或是更久)会进行一次岁修,让一些机器设备暂停运转。
产能未断,这是毋庸置疑的。长江存储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人员复工和原料支持。机器在转不代表所有人都在岗位上,依旧有很大一部分员工因为封城无法按时回到岗位上,另一方面,运输将成为封城后大部分企业的主要问题,长江存储上游能否按时供货将成为最大变数,接受考验的时候到了。
下面我们通过公开的数据信息,盘点一下长江存储的情况:
从2020年1月1号开始,长江存储总计发布了32条招投标信息,均为以前采购批次的招投标内容。包括招标信息7条,中标信息4条,中标候选人公示1条,评标结果公示9条。从1月份这32份招标相关的公告来看,长江存储现阶段的设备采购和安装情况没能完成,而且有可能还处于大规模需求的阶段。
其次,随着疫情的不断加剧和蔓延,疫情中心——湖北省发文要求全省各类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13日24时。
从企业公开的信息看,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驻守在厂区的长江存储员工及合作厂商的员工,均没有感染病例。
其实,长江存储是一个3D NAND 新秀,以目前 1~2 万片的产能,实际上是无法左右全球 3D NAND 芯片市场的供需的。为什么如此之受国家重视,同时也让国际大厂虎视眈眈?甚至早在疫情之前,三星、SK海力士以及镁光三大储存器巨头不约而同的进行减产,放缓投资进度,减少产能扩建,其目的正是冲击长江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