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赋能 智慧餐厅提效——东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智慧餐厅打造纪实
大众网·海报新闻东营1月6日讯(记者 于文豪)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管局《关于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对标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根据智慧东营建设总体规划和节约型机关建设要求,东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机关事务局”)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对市直机关餐厅进行智慧化建设改造,走出了一条政府公共资源与科技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实施背景
(一)科技发展迅猛。近年来,得益于物联网和图像识别技术的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机关单位的考勤管理、网络安全、物业管理、后勤服务等领域,“刷脸”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国家863项目“面部检测与识别核心技术”通过成果鉴定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标志着我国在人脸识别这一当今热点科研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
(二)现实需求迫切。首先,东营市市直机关中心餐厅由于营运场地不足、管理技术落后及刚需就餐人数增加等原因,出现就餐人员排队等待时间较长、高峰时间段人员杂乱等现象,给广大干部职工就餐带来了不便。借助科技手段解决餐厅管理难题,成为了摆在市机关事务局面前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其次,市政府交办了建设市行政审批局餐厅的任务,时间紧、任务急、要求高,需要市机关事务局高水平规划和快速实施。再次,为全力保障民生领域投入,市财政在党政机关后勤服务类项目建设资金上捉襟见肘,也成为阻碍工作开展的现实问题。
(三)市场主体活跃。城市商业银行在企业管理体制上拥有经营灵活、市场反应快、决策迅速等优势,对依靠政府资源平台,推进信息科技与金融场景融合发展的意愿强烈。以齐鲁银行为例,其在交通出行、政务、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参与“智慧城市”服务,能够充分利用创新型科技资源,将智慧金融业务融入客户场景生活中,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多领域合作项目已成功落地。
二、破局之旅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带着问题与思考,市机关事务局相关人员在局长由立志的带领下,赴宁波、杭州两市考察学习智慧机关事务建设情况。两市智慧机关事务建设生动的实践、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和得力的措施使学习考察组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收获颇丰。在考察学习时发现,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的项目模式,不仅能够实现项目高效运行,解决财政资金紧张的问题,而且对其他同类工作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三、谋划实施
根据学习得来的经验,结合市直机关餐厅的实际,确定由市机关事务局信息化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项目建设。项目谋划阶段,委托第三方机构制定了智慧餐厅建设和投资磋商方案,经多次专家论证完善,最终确定采取“政府部门定功能、定标准,潜在服务商竞投资”的“两定一竞”模式,实施智慧餐厅建设。该模式中,政府部门负责智慧餐厅的建设规划、工程推进、成果运用,企业(银行)机构负责投资并获得设立对公账户、合作宣传推介、优质客户开发等资源条件,实现政企(银)双赢。
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市机关事务局将智慧餐厅建设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市行政审批局餐厅和市直机关中心餐厅改造,内容包括开发智慧餐厅综合软件平台,购置刷脸智能结算台等硬件,同时对接东营e卡通平台。二期建设项目主要按照一期项目配置的软硬件标准,完成市人大、市政协等四个智慧餐厅的建设改造。在招标过程中,市机关事务局公开邀请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以及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共30余家参与投资竞价,通过竞争磋商的形式对建设方案、设施设备、投资承诺等进行评比,最终确定了齐鲁银行作为智慧餐厅建设的投资方,承担一期建设项目中的88万元投资,实现了政府不投资也能办成事的突破。
四、成果显现
(一)餐厅运转实现提速增效。根据市机关事务局需求,量身打造智慧餐厅综合管理软件平台,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进行消费管理和线上服务,支持自助结算终端、智能出品保温台、智能餐具、云柜、自动售货机等设施设备,各环节经过多重加密,信息安全程度高,多种功能集于一身。餐厅门禁准入、信息查询、充值服务、订餐结算、盘点分析等各个流程运转效率明显增加,运营成本有效降低,综合管理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