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12-30 18:05 的文章

2019中國科技高光時刻

原標題:2019中國科技高光時刻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發射、我國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2019年,我國一系列科技成果斬獲重大創新和突破,嫦娥四號等一大批科技成果涌現,在世界科技舞台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中國印記。2019年進入倒數計時,讓我們共同回望這一年來中國科技成果令人振奮的高光時刻。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第一次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當地時間2019年11月25日,英國皇家航空學會2019年度頒獎典禮在倫敦舉行,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獲得本年度團隊金獎,成為本年度全球唯一獲此殊榮的團隊。這是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成立153年來首次向中國項目頒發獎項。英國皇家航空學會獎項委員會主席比爾·泰亞克在頒獎典禮上說,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是“杰出的成就”。

  12月2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受光照成功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三月晝工作期,繼續月球漫步旅程。“玉兔二號”月球車也成為人類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

  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的第一項重大成果:人類有史以來獲得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凝聚了全球200多位科學家的心血,其中包括多名來自中國的科學家,中國科學家在望遠鏡觀測、后期數據處理和結果理論分析等方面做了突出的貢獻。

  為一窺黑洞“真容”,科學家聯合遍布全球的8個射電天文台,通過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技術,模擬出口徑和地球直徑相當的望遠鏡——事件視界望遠鏡。這一望遠鏡拍攝下的首張黑洞照片,使人類第一次看見了位於星系中心的引力怪獸。看見黑洞不僅再次証明了愛因斯坦理論的正確性,也為將來揭開與黑洞有關的種種謎題奠定了基礎。進一步研究或許能為構建“大一統理論”帶來新線索,這無疑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

2019中國科技高光時刻

2019中國科技高光時刻

  11月14日拍攝的試驗現場。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2019年11月14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在位於河北省懷來縣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圓滿完成,此次試驗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試驗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証。

  火星探測是當前國際前沿的科技創新活動,安全著陸是火星探測任務最艱巨的挑戰之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於2020年擇機實施,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此次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在亞洲最大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進行,模擬了火星重力環境(火星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的1/3)。

  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發射

2019中國科技高光時刻

  我國首次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現場。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為我國快速進入太空提供了新的發射方式。

  此次試驗採用長征十一號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又名CZ-11 WEY號),以民用船舶為發射平台,探索了我國海上發射管理模式,驗証了海上發射能力,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不同傾角衛星發射需求。

  專家介紹,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具有靈活性強、任務適應性好、發射經濟性優等特點,可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落區,滿足各種軌道有效載荷發射需求,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更好的航天商業發射服務。

  我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