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我市多措并举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原标题:我市多措并举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最重要的一批政策,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基础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易安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易安点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管理等,多措并举推动搬迁群众实现“乐于迁、心有靠、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截至目前,我市共实施了115个易安点建设项目,涉及12个县(市、区)贫困群众4万多户17万多人,其中过千户易安点12个,过万人易安点4个;完成16个易安点居民自治组织设置,全面加强服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完善保障设施,让贫困群众“乐于迁”
田阳县老乡家园小学部招收一至三年级学生9个班450人,靖西九小(老乡家园学校)招1~6年级1685人,平果县吉祥社区于2018年12月7日举办“和睦邻里”青年联谊趣味活动,吸引了约2000人参与……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内生动力,我市坚持在推进安置房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完善医院、居家养老服务等服务设施,并在社区建设以“感党恩念党情”为主题的文化亭台、长廊,美化社区生活环境,建立以引导、激励搬迁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志愿服务积分制度等居民自治机制。同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定期组织开展党员活动、邻里节、文艺表演、舞狮、篮球、山歌比赛和游园等各种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大搬迁群众从最初的“不习惯”到“住得舒服”,从“担忧顾虑”到“安居乐业”。
强化组织建设,让贫困群众“心有靠”
为了让贫困群众搬迁后及时找到组织,生活有所依靠,我市早规划、早部署,于2018年9月完成了各易安点的党员情况摸底并建立了党组织。截至目前,已完成16个易安点居民自治组织设置。
为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我市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健全楼栋长等网格服务队伍,引入社工担任专职网格社工,开展专业化服务等,形成“社区‘两委’+网格社工+楼栋长+搬迁户”四级无缝对接的管理格局,让群众迁到新家园后就有了坚实的依靠。如田阳县老乡家园有6068户25145人,分为2个社区10个中网格43个小网格,平均每6栋楼约600户形成一个中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网格员带领楼栋长进行联系对接,网格员通过在各楼栋每个单元门口设立“老乡心愿信箱”,定期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反映,反馈并协调相关部门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搭建服务新平台,让贫困群众“住得稳”
为加强易安点后续管理服务,我市在总结“农事村办”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服务跟进城,办事不回乡”的要求,结合扶贫搬迁易安点的建设需要和贫困群众实际需求,将服务平台向易安点延伸,搭建了“农事城办”服务新平台,梳理设计了“农事城办”服务手册,将贫困群众需求的全部服务事项打包由“农事城办”服务,让进城贫困群众办事“不回村”,实现“证照城里办、补贴柜台领、矛盾社区调、病痛医院看、信息窗口问、商品楼下买、书报社区读”。目前,各地易安点服务大厅已为群众提供服务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8000多人次。
为解决易地居民构成复杂,习俗不一,人际矛盾易发多发,治理服务需求与派驻力量不足的矛盾,我市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负责办理社区事务性工作,将社区治理服务延伸到楼栋、居民家庭,实现社区治理服务精细化。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确保贫困群众“稳得住”。
推行“三联三带”,让贫困群众“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