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12-05 00:41 的文章

Uber、Lyft和滴滴可能永远都赚不到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共享出行的故事开始于11年前在法国巴黎的某一个夜晚,两个年轻有为的创业者拉维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和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共同参加一个名为“创业者齐聚一起改变未来”的科技年会。

有传言说,当晚卡拉尼克和坎普离开的时候发现,他们竟然喊不到一辆出租车。一个伟大的想法就诞生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最初的打算是打造一个应用程序APP来预定豪华轿车的服务。

但他们没有想到,当初一个小小的想法,创造了一家足以改变人类出行方式的企业,而这家企业,在后来的时间里成为了一家嗜血的庞然大物,他的名字叫Uber。

11年之后,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类似共享出行服务,美国本土有Uber和Lyft,中国有滴滴出行,东南亚有Grab。今年初,Lyft和Uber先后上市,向世人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我们知道他们亏损,但不知道他们竟然这么亏。

2019年第三季度,Uber(优步)营收38.1亿美元,亏损11.6亿美元(包括4.01亿美元股权激励);Lyft(福来车)营收9.55亿美元,亏损4.64亿美元(包括2.46亿美元股权激励)。

国内的滴滴出行仅仅是2018年就亏损了109亿元,上市以来累积亏损了390亿元。

“网约车第一股”Lyft在今年上市的时候,招股书曾提示风险:We have a history of net losses and we may not be able to achieve or maintain profitability in the future。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未来可能无法实现盈利。”

或许一个残酷的现实正在前面等着Uber、Lyft和滴滴们:他们改变了人类出行方式,却挣不到钱。

1

“Uber们”的“花式”亏钱法

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做生意无非是为了赚钱,要深刻的了解一个公司,必须知道他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公司,其实都是“不务正业”,或者说是“挂羊头卖狗肉”,因为他们的主营业务不挣钱。

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阿里和亚马逊都是做电商业务,但他们的挣钱方式并不一样,阿里主要是广告和佣金,亚马逊则是云计算贡献大部分利润。当你以为麦当劳是家买汉堡的企业,其实他是搞房地产的。早几年,但你以为哔哩哔哩是中国版YouTube时,其实他是个游戏公司。

关键是要知道共享出行企业到底怎么挣钱,我们暂且用Uber和Lyft进行分析,因为滴滴尚未上市,可获取的资料和数据有限。

Uber和Lyft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将乘客和司机连接起来,每一次完成出行之后,乘客将车费付给司机,然后Uber从每次交易中收取一定费用。市场给这种商业模式一个很高级的名字,叫“双边市场”或者“平台模式”。当然你也可以俗气地称他们为“中介”。

在互联网诞生的这么多年的历史里,双向市场是基本的互联网业务模型之一,也是最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

与传统的出租车公司相比,Uber,Lyft和滴滴的优势在于效率与轻资产。传统的出租车最大的运营费用是要管理大量出租车和司机,出租车是其资产,而司机是其员工。

Uber的天才地方在于,它既不管理车队,没有汽车资产,也不给司机发“工资”,公司只提供服务,但只要是在Uber平台上撮合的买卖,平台就要抽取佣金。网约车的商业模式有点像电商平台。其中电商平台的GMV相当于网约车平台的订单总金额。

网约车公司到底能赚多少钱,第一个决定因素就是Uber和Lyft能从每次交易中抽多少佣金呢?我们称之为Take Rate。

在2019年,Lyft的take rate从2017年开始一路攀升,在2019年Q4高达28.7%。而Uber(只考虑出行业务)的take rate一直在18%-22%之间徘徊。这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价值100美元的订单中,司机只拿到70%-80%左右,其中20到30美元被Uber和Lyft拿走了。

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电商平台之一,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take rate在2019财年也就仅仅是3.6%左右。

由此可见,网约车的商业模式理论上不仅相当节省资本,而且非常赚钱。问题是,他们收来的佣金都用在哪里了?

2

钱用去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