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11-05 11:11 的文章

从财报看阿里巴巴:消费+科技双轮驱动

No.2 从甲骨文的没落和阿里云的新角色 看IT历史的转折

最近有两个消息震动了全行业。

10 月 2 日,在被誉为“数据库领域的世界杯”TPC-C基准测试中,阿里自研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创造新的世界记录,打破甲骨文(Oracle)保持 9 年的世界记录,基准性能测试成绩为甲骨文的 2 倍多。

10 月 15 日,亚马逊宣布消费者业务彻底弃用Oracle,这也宣告了其去IOE首战告捷。

阿里巴巴十年前提出去IOE的时候,一是因这不希望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二是因为这些旧的IT基础架构在全新的互联网业务面前有些力不从心。今天的OceanBase采用的新一代分布式架构,不同于甲骨文沿用至今的传统数据库架构,具有水平拓展性能优势,是主流的数据库发展方向,也在宣告技术创新才能弯道超车。

从被阿里超越到被亚马逊弃用,甲骨文没落的背后是整个信息产业的进步与迭代。

20 世纪 80 年代,IT 时代开启,操作系统是微软,芯片是英特尔、高通,数据库是甲骨文,这些跨国公司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最优资源配置,成为企业信息获取、战略决定以及生产、营销等所有运营的底层架构。

但是, 90 年代开始的互联网大潮,以及近十年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全新的应用对传统技术架构形成挑战。而未来,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智能技术群的“核聚变”,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时代正在加速迈向万物智能(Intelligence of Everything)时代,进而带动了“智能+”时代的到来——AI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阿里云在这个节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要承担更多的角色。去年 11 月,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增加了“智能”二字。今年初,阿里云的新定位是阿里巴巴经济体的技术底座,阿里巴巴所有技术和产品的输出平台。而在前不久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的角色再进化,从单一的IaaS层的基础设施变成全方位的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在传统的IT基础设施中,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存储,这些都是最底层的技术,上面则是由ERP、CRM等应用软件来支持企业的运营。但是今天面对海量数据和快速多变的业务,这些都已经不再适用。几年前阿里巴巴为应对内部业务的挑战而统一的中台系统,如今正在成为业界最通用的方式。

以前,ERP、CRM都是按照业务线划分,形成了业务孤岛,数据不能在各个业务之间打通,业务也不能随外界变化而灵活调整。而中台负责打通数据和业务,向上层可以支持业务灵活多变。可以说是传统IT基础架构理念的一个颠覆。比如,阿里巴巴早就开始在自己的体系内搭建中台,旗下不同业务之间保证用户隐私前提下可以共享数据。当有团队需要建设一个新业务,或者需要上线一个新功能时,就可以直接快速复用这些已经沉淀在中台的功能,避免重复造轮子。

那么,随着公有云、中台、数据智能等新的IT基础架构成为企业用户普遍采用的方式,以前由欧美公司主导的ERP、CRM逐渐被取代。在这一次基础设施的交替中,中国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企业替代了欧美企业,走在了最前面。

No.3阿里云智能的双重角色 阿里的第二驱动力,企业数字转型的桥梁

从之前阿里集团对阿里云定位的调整来看,对内是把其作为阿里在商业之外的二级火箭业务,以科技作为企业未来的第二驱动力;对外,是张勇所提出的“商业操作系统”的技术支撑部分。也就是说,无论是对于阿里巴巴的未来,还是对于新商业体系,阿里云都将以科技提供发展的原动力。

在阿里内部,一方面,阿里所有的业务,包括交易、支付、物流、供应链服务等等,这些业务的成长都依赖于底层的阿里云支撑,他们的成长,离不开阿里云的强大。另一方面,阿里云业务的快速增长,也成为阿里整个未来业绩增长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从阿里云的业绩就可以看出,从去年Q2 的46. 98 亿,一路增长到这个季度92. 91 亿。

所以,从内部看,阿里云以科技的力量形成阿里巴巴未来的双轮驱动模式。

更大的价值在于外部。根据IDC最近刚发布的《 2019 年数据及存储发展研究报告》中称, 2019 年企业数字化转型IT支出首次超过非数字化IT支出。IDC称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拐点——开启新数据时代元年。这也就意味着由数据驱动变革的“智能+”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