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10-28 11:46 的文章

趣头条下沉触底:内容生态需补课 破局之人在哪

趣头条下沉触底:内容生态需补课 破局之人在哪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赵磊

  编辑/魏佳

  来源:燃财经(ID:rancaijing)

  “我们正处在一个比较难的转型期,不成功便成仁。”一位趣头条内部人士对燃财经表示。这家诞生在上海,却在中国广袤的三四线城市和乡镇急速“下沉”的明星企业,如今正面临“触底”的危险。

  趣头条曾创下中概股上市时间纪录,从创立到IPO仅仅用了27个月,和快手、拼多多类似,趣头条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最后一波流量红利,在快速崛起的新兴市场上,通过接地气的内容和用户激励的运营体系,实现爆发式增长。

  “快”,是趣头条的制胜法宝,前几年创投热潮中被反复验证的模式被趣头条用在了流量爆发的下沉市场,用补贴快速获取用户,用广告快速变现,用变现的营收投入到用户增长中,在高周转中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

  但过去半年来,围绕这家互联网新秀的风波不断,从5月起,趣头条部分高管及业务负责人相继离职,并有大规模裁员消息传出;9月趣头条发布2019Q2财报,MAU和DAU环比增长仅7.2%和3.2%,净亏损同比扩大165%;其股价也从今年高点的18美元跌至如今3.9美元左右,市值缩水近八成,仅剩9.79亿美元。

  剧烈的人事调整、惨淡的财报数据和一蹶不振的股价,都预示着趣头条已经无法继续高速狂奔。

  深入到趣头条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水平没能跟上业务的发展速度,严重的路径依赖使得内容转型艰难,创新业务屡屡受挫让身处其中的人茫然焦虑。前期高速狂奔中积累的痼疾,在短期内集中爆发,让趣头条不得不踩下急刹车,重新修整。

  “原来的路越来越不好走了,转型势在必行,但还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上述人士说。

  01 一直在裁员、一直在招人,“破局之人”在哪?

  今年5月15日,新华社官方微信发布《“趣头条”等App号称“看新闻能赚钱”,真相原来如此……》,直接点名趣头条等网赚资讯App不具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同时批评这些平台上的“新闻”多为猎奇、八卦等垃圾信息,“看新闻能赚钱”只是广告噱头,提现充满套路。

  上市之前,趣头条的发展模式就备受质疑,尤其在内容上摆脱不了“低俗”的标签,曾被诟病平台上充满标题党、假新闻,以及以养身贴士、明星八卦、风水解梦为主的内容。但在业内看来,“低俗”的内容恰恰是趣头条快速发展的关键。

  “从表面来看,趣头条作为一个内容聚合平台,能快速爆发的秘诀就是用补贴拉新,用低线人群喜欢的内容做留存,才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日活规模。”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徐鑫对燃财经说。

  “当时还没拿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内部觉得有很大的内容风险,尤其被点名后,拿到资质是首要的,内容也需要做出进一步调整,来规避监管风险。”曾在趣头条内容中心任职的张琳回忆道。

  但是意外接踵而至,5月21日,趣头条发布2019年Q1财报,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趣头条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宣布,原CEO李磊由于个人原因将不再担任这一职位,但仍将保留董事职务并兼任副董事长,谭思亮将接任CEO。

  “挺意外的,我们猜测可能是因为业绩不及预期,谭总要挂帅亲征了,但没想到更意外的还在后面。”张琳说。

  自李磊卸任CEO,趣头条展开了密集的人事调整,6月3日,原总编辑肖厚君宣布因个人原因离职,称“要回归家庭”;7月22日,有消息称原趣头条事业部负责人吴达不再管理趣头条事业部,调任事业部下属的创新业务线,产品以小视频业务为主。

图/视觉中国

图/视觉中国

  一位趣头条内部人士告诉燃财经,趣头条北京公司也开始了大换血。算法负责人Mark于6月离职,数据中心负责人余瑶和数据分析负责人郭江于7月离职,北京内容总经理刘晨和北京产品负责人林成伟于8月离职。

  “他们是陆陆续续走的,内容这边原先挖来了许多字节跳动的人,想把内容生态搞起来,扶持创作者,拉机构媒体入驻,提高算法推荐的水平,但可能效果不是很好,主端二季度的日活增速太慢,基本横盘,肯定要有人为此负责。”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