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07-22 00:21 的文章
学生,B站的边界
1.内容:B站现在已经突破了核心二次元圈层(资深日系动漫/游戏用户),但内容仍然带有二次元的烙印(审美、圈内的“黑话”/梗),话题明显“学生向”;同时社区氛围非常浓厚,对于没有一定二次元背景知识的人来比较难领会B站的精髓。2.用户:B站用户的天花板远远没有达到“Z世代”/泛年轻人那么多,经济越发达的城市B站的渗透率往往越高,因为这些地方的年轻人看得到(开放程度决定)也看得懂(教育水平决定)B站内容;相反小镇青年很少看B站;3.7亿的Z世代年轻人中,仅有1/3生活在城镇之中,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是B站最精准的用户。
3.创作者:B站的创作者/up主以学生为绝对主力,作品的题材和视野都被学生所局限,他们通常工作1-2年内就因为工作/家庭原因放弃创作;同时外部MCN进驻也不受追捧,因此B站的创作者决定了其用户以学生为边界,难以转型为中国的YouTube。
4.留存:孩子从小就看动画片,这个习惯会贯穿十余年的学生时代,因此B站的留存率极高;工作家庭婚姻是用户放弃平台的主要原因,用户通常在工作3年内观看频次大幅降低;但未来有越来越晚放弃B站的趋势。
5.业务延展:B站牢牢占据学生的娱乐时间,未来可以围绕学生向教育等领域做业务延展,类知乎live的模式在B站已经大受欢迎。
“我喜欢游戏、动漫,恶搞,和篮球”
B站有什么?
又一年高考结束了。无数孩子的命运在这一刻已被改变。或许就像谍战游戏《隐形守护者》第一章中,一个不经意间的选择会影响到第十章主角能否活到新中国成立一样[i],这个早早的抉择要远比自己想象的深远。
高三不努力,考完见工地;
高三努努力,宿舍打游戏;
游戏打四年,还要去工地。
年轻人的宿命似乎是在各行各业的工地搬砖,但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多是幸福的。
学知识,交朋友;打游戏,看漫画,读小说;听歌,追星;聚在一起学老师的口头禅,八卦一下隔壁班哪个小哥哥最帅,开始或在心里开始了自己第一段恋情。
如果大家看到下面的统计,想必会和我一样,觉得这就是学生的典型生活——除了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和课间的汗洒篮球场。
这里有改革春风吹满地(赵本山小品改编音乐)[ii]和鸡你太美(蔡徐坤《只因你太美》单曲)[iii]的歌曲大串烧,有最热二次元手游阿米驴(塔防游戏《明日方舟》女主)[iv]的打法攻略,还有毕业季兄弟们在宿舍吃一碗泡面的四射基情。
至于学习和篮球,这另外两个学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知乎和虎扑得到了最好的沉淀。根据ZP调研,B站用户和知乎及虎扑的重合度极高。
“我在B站看新番(日本动画片)和那个恶搞的视频,嗯律师函警告的哈哈哈(蔡徐坤工作室发律师函给B站要求下架恶搞视频)……老师讲的不懂就去知乎搜搜看嘛,那里牛人挺多的……范乔丹(NBA猛龙队替补后卫范弗利特,大战发挥神勇)[v]真牛批,今年勇士悬了。”
——B站/知乎/虎扑通吃的小哥哥
似乎B站就是学生的乐园。
古人用典今玩梗,咱不知也不敢问
B站内容什么特点?
平台内容的调性是创作者和观众的气质,于B站就体现在一个个视频作品和弹幕评论上。
B站内容的调性可以简单总结为两句话:
1. 日本动漫是根基
2. 没点知识看不懂
日本动漫,B站的根基
众所周知B站是从搬运日本动漫起家的,后来才慢慢走上了正版化的道路。现在B站已经不是一个仅限于硬核二次元的平台,贴满宅男腐女的标签,然而目前的生活、娱乐等诸多视频内容仍然带有浓烈的日系二次元意味。
日本ACG,cosplay与古风
作者:采集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