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07-03 15:13 的文章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2018年度“50家聰明的公司”榜單

6月29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發布了2018年度“50家聰明的公司”榜單(以下簡稱 MIT TR50 )。

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定義中,這份榜單不僅是一份以公司為標的、具象呈現未來商業世界樣貌的榜單,更是“一份用新興科技通往未來世界的指南”。

MIT TR50評選的核心不是短期的數字高低大小,而是基於公司做的事、選擇的路徑、達到的成就進行評選。此次榜單涵蓋多個不同領域的公司,包括華為、微軟、英偉達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盡管出身自不同領域,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以新興科技作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並且成功地進行垂直深化、跨域融合的創新。

在過往的基礎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希望通過不同的視角眼光,評選出一份足以展現未來新興科技發展趨勢的榜單。因此,本次評選中,《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編輯部採用了“中國支點”這個概念,在這個概念下尋找一批足以改變未來的聰明公司。因為中國在人口、市場規模、商業活動能量上,都在亞洲、乃至全球具有顯著的重要性。但榜單的組成不限於中國公司,在公司架構、公司身份、運營范圍上均無強制規定,且榜單沒有排名順序,不分先后。

數據驅動算法迭代,量產自動駕駛與完全無人駕駛協同

Momenta認為,在實現自動駕駛的道路上,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規模化。無人駕駛在規模化上存在著很大挑戰,僅以解決中國的自動駕駛為例,全國各地的城市都各有特點,天氣、道路、駕駛行為習慣都有所區別。

為了最終實現完全無人的駕駛,數據以及數據驅動的算法是其中的關鍵。在數據層面,驅動自動駕駛的算法提升,就需要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司機駕駛行為,以及自動駕駛系統的接管數據。

Momenta圍繞量產自動駕駛與完全無人駕駛“兩條腿走路”,通過數據、數據驅動算法和兩者之間的迭代閉環,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落地量產,並最終實現無人駕駛。

更好的人工智能,更好的生活

為了實現量產自動駕駛與完全無人駕駛協同,Momenta在創立之初便圍繞著可量產傳感器進行一系列基礎技術研發,並經歷了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是底層基礎平台的建設,包括了由數千塊GPU組成的大計算平台、覆蓋全國20多個城市獲取眾包數據的大數據平台、將深度學習算法模型進行近百倍提速壓縮的模型算法平台。

第二階段是基於底層平台,建立起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與定位、駕駛決策規劃等一系列的軟件算法。

第三階段是形成自主泊車、高速公路與城市環路以及城市道路等不同場景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今年3月,Momenta對外宣布了面向高快速封閉結構化道路的可量產自動駕駛方案Mpilot Highway,相比於當前市面量產的自動駕駛系統,進一步實現了自主上下匝道、自動變道以及近距離加塞處理等高級功能。


(責編:趙春曉、呂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