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06-25 12:02 的文章

奇安信的新征程:与中国电子深度融合 启动科创

  离开360体系后,奇安信的资本化进程衔枚疾进。

  公开信息显示,5月31日,奇安信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名称由“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据上证报记者了解,奇安信已于近期启动了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不久将正式向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

  作为员工规模超6000人,还未上市就已占领政企网络安全市场最大份额的细分龙头,奇安信最近一次融资的投后估值已超过200亿元。如果一切顺利,作为奇安信的掌舵人,齐向东即将在自己55岁的时候带领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司登陆A股;而奇安信,也有望成为A股网络安全的一艘巨轮。

  近日,奇安信创始人、董事长齐向东接受了上证报记者独家专访,这是公司离开360体系、牵手央企后,他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回应了多个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

  齐向东的“选择题”

  洛克菲勒说,“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这也是齐向东对其创业历程的总结。

  在2018年公司的新人培训会上,面对满堂95后应届毕业生,齐向东对大家说,人生就是不断二选一的过程,每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二选一”都会改变你以后的人生轨迹。

  在学生时期,可能要在遵守校纪按时熄灯与熬夜躲在被子里学习之间作选择;工作后,则要面对从行业,到事业平台,乃至创业时机的选择,每一次决定都会通往不同的道路。直到今天,无论是齐向东,还是奇安信,依然要做选择题。

  最近的一次“选择”是在今年4月份,三六零(行情601360,诊股)宣布以37.31亿元出售所持有的奇安信全部22.5856%股权,当时接盘方为私募机构北京金汇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一只基金;5月9日,该基金通过变更GP和LP的方式,股东变为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称“中国电子”)旗下全资子公司。至此,中国电子成为奇安信第二大股东,奇安信则变身网络安全国家级企业。

  离开了曾经并肩战斗多年的老队友和联手创办的360,齐向东坦言:“做出这个决定,心情是很复杂的。但对奇安信的发展来说,如果不离开,就可能与这一轮网络安全的风口失之交臂。”

  奇安信工商注册的成立日期是2014年6月。2016年9月,奇安信从三六零划分出来,齐向东成为奇安信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三六零的持股退居第二。此后,周鸿祎负责三六零的ToC安全市场,齐向东则执掌ToB的政企安全市场。

  “担任奇安信董事长这几年,老齐一直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公司的发展速度就是最直观的反映。”齐向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三年,奇安信的营业收入从几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4亿元,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90%,安全业务覆盖了90%的中央部委、央企、大型银行。目前,公司的员工数量超过6000人,预计在今年底将接近8000人。

  为什么公司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增长?离开360,牵手央企将对奇安信带来什么影响?在网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未来的奇安信能否继续保持业绩高增长?在采访过程中,齐向东一一解答。

  技术制胜的赛场

  首先,齐向东将公司的高速发展归功于选对了赛道。

  “3年前我就认为,下一波经济周期的核心是政企智能化,将高科技技术应用于ToB市场将有巨大的商机。那时,市场上还没有做政企网络安全的大公司,所以,奇安信这些年的策略就是快速上规模,迅速占领市场。”他说,“我每年都重复强调,当前的重点是要规模、要速度,不要过于看重利润。”

  齐向东承认公司目前尚未盈利,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未来“钱景”的信心。“因为安全这事儿没有‘性价比’,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齐向东说。好比在战场上,如果对手持枪,你不可能因为刺刀便宜而选刺刀,这种时候是不可能考虑性价比的。同样,在网络安全的比拼上,技术优势是第一位的。

  在技术投入上,奇安信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35%,这一比例无论在A股上市公司还是科创板申报企业中都属罕见。公司目前已拥有300余项网络安全领域的发明专利,另有700余项专利申请正在审核中。

  站在这些技术成果背后的,是一支业内规模最大的安全人员队伍。据悉,目前奇安信员工人数已经超过6000人,是全球少数几家超过5000人规模的网络安全公司之一,也是国内人员最多的网络安全公司,其中研发人员占比44%,技术人员占比18%,安全服务人员占比11%,直接从事安全业务的人数超过了4000人,在国内的网络安全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