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11-26 10:57 的文章

科技投入增速超30%中建不斷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原標題:八年,他們拿了18個國家科技進步獎

11月16日至29日,正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建筑重大科技成就展引起國內外建筑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展覽集中展示了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現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超高層及復雜高層建筑結構關鍵技術與應用”、“橋建合一及功能可視化立體疏解客流鐵路車站設計建造技術”、“深大長基坑安全精細控制與節約型基坑支護新技術及應用”……八年,他們拿了18個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除國家科技進步獎外,中國建筑還在八年內得獲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49項,獲得近三屆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優”220項,其中一等獎56項。主編國家和行業標准43項,取得授權發明專利2524項,數量和質量保持領先。

展示區展示了八年來多個經典裝備及建造項目,最新的奇跡便是2020年2月,憑借建筑工業化技術用10多天時間建造的“火神山、雷神山”高標准醫院。兩代火箭廠房建造技術為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第三代核電站建造技術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空中造樓機”成為大國重器、研發出世界上唯一上萬噸的六自由度工程結構實驗設備“萬噸壓力機”、“五橋同轉”創造世界紀錄、行業首條“重鋼結構智能制造生產線”建成投產、丙烷脫氫核心設備穩居行業前列……

前來觀展的業內專家表示,中國建筑所獲獎項代表的建筑技術均位列世界前列。

海外建設展示區,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淡布隆跨海大橋、埃及新首都等重大工程建設,成為“中國建造”走向海外的標志性工程。

成就展還展示了多個標志性國家重大戰略建設項目。

2014年11月承建的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場,採用自主研發技術,成功建成百米高單層建筑,保証了大面積群組埋件精度,實現了鋼筋混凝土中群組工位埋件與大型航天精密設備精確匹配,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提供更有利支撐。

2018年3月28日,完成了雄安新區首個大型城建工程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總工期112天。項目採用建筑高度集成化、工業化的裝配化體系,比同體量工程施工速度快2-3倍。過程中同步建設的“數字孿生園區”將物理建設同步到計算機中,實現物理園區與虛擬園區的數字孿生,為后期運維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9年11月,承建的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項目(蘇庫爾-木爾坦段)正式通車,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旗艦項目,率先採用中國改性瀝青技術,全線綠化,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PKM項目連接巴基斯坦南北的經濟大動脈,是巴基斯坦設計等級最高、智能系統最先進的公路。

中國建筑為什麼能取得這些顯著的成就?

據11月20日中國建筑召開的科技創新大會透露,自2012年以來,中國建筑持續推動“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業化”,布局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地下物流、機器人及智能技術創新與集成,推動新型建造技術發展,不斷加入科研投入和人才培養。近兩年科技投入增速超過30%,位居中央企業前列﹔注重研發,承擔了11項“十三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居同類央企首位;注重人才,培育張錦秋、肖緒文院士等行業領軍人才﹔注重成果,截至2019年底累計獲各類國家科技獎75項。

據悉,中國建筑還有望在新一年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上有所斬獲。

“在今年疫情防控復雜形勢下,中國建筑積極組織有序復工復產,5項科技創新成果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6項詹天佑大獎。”中國建筑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鄭學選說。

談到下一步創新方向,中國建筑黨組書記、董事長周乃翔表示,未來將增強規劃設計引領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基礎技術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