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10-07 22:14 的文章

匯聚全球智慧共商科技合作

匯聚全球智慧共商科技合作

 

  觀眾在2020中關村論壇·科博會上參觀新一代物聯網驅動芯片。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匯聚全球智慧共商科技合作

 

  圖為2020年中關村論壇會場外景。
  資料圖片

 

  這是一個趣味盎然的智能會場,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的大背景下,一場非凡的科技盛會就這樣展開:會場內,虛擬現實的全息投影,把全球頂尖科學家送達現場,展開相隔萬裡又近在咫尺的交流探討﹔8千K的高清大屏上,機器人把中文譯成英文,把英文譯成中文,即時顯示﹔會場外,機器人服務員柔聲問候、熱情迎賓﹔機器人咖啡大師殷勤沖調,香氣誘人……

  作為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活動,由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中關村論壇,9月17日至20日在京舉行。論壇以“合作創新,共迎挑戰”為主題,推出 50多項活動,面向全球直播。200多位全球知名專家學者、400多位著名企業家和投資人、150多位國內外政府官員及駐華使節、40多位國際組織及頂級學術機構負責人,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相聚論壇,把脈科技走勢,共商合作創新。

  

  與會專家共識

  更好利用科技武器  共同應對疫情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沒有人能獨善其身。”聚焦全球疫情之下的共同關注,科技抗疫、攜手抗疫,成為2020中關村論壇最鮮明的主題,最響亮的聲音。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發言中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今冬明春還會繼續存在,“我相信社區層面的聯防聯控,全民進行核酸檢測,追蹤密切接觸者,同時隔離核酸陽性人群,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詳細介紹了疫苗研制的最新情況。她認為,隻有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前進,才能把疫情控制住。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中國的新冠疫苗研發走到今天,我們對它的安全性是有信心的。”

  新冠肺炎疫情暫時禁錮了人們的腳步,但並沒有讓世界變得更遠。馬來西亞科技創新部部長凱裡·賈瑪魯丁說,“人類戰勝疫情最大的方式就是科技創新,馬來西亞將繼續與世界各國合作,來贏得這次戰斗的勝利。”歐盟委員會科研與創新總司長讓·埃裡克·巴蓋特表示,這次疫情讓歐盟與中國有了更多的合作機會,雙方已經開展了多個跟疫情相關的研究項目。

  作為中關村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部、北京市政府、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北京峰會在京召開。峰會以塑造“后疫情時代”的未來城市為切入點展開討論,邀請16個國家和地區30余位國際組織、城市領導、創新主體和研究機構代表發表演講,來自羅馬、曼谷、武漢、澳門等近20個城市的行政長官出席。

  峰會發布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案例集》,集中了北京、羅馬、新加坡、特拉維夫—雅法、蒙特利爾等44個國家90多個城市提交的70個抗疫創新范例。

  會場內,來自全球的頂尖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交流經驗、碰撞觀點、凝聚共識。會場外,抗疫科技展區人流不斷,抗疫新技術新產品交易紛紛落地,新冠疫苗、抗體研發等成果重磅發布。在論壇的技術交易大會上,抗疫新技術也成為最耀眼的明星。

  “新冠肺炎疫情是巨大的挑戰,但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創新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應對危機的方式。”醫藥企業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說,“全球分享與合作,讓我們可以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團結起來。”

  聚焦創新關鍵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創新生產生活方式

  中關村論壇一年一度,創新大腦、領軍企業發布最新成果,總結創業經驗,為科技與發展把脈。

  過去的10年,是移動互聯網的10年。未來10年,誰唱主角?“未來10年,如果我們給中國經濟貼一個標簽的話,我認為是智能經濟。”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開幕大會上這樣說。圍繞智能經濟的發展,各大企業紛紛在論壇上晒寶:小米晒的是剛剛投產的無人智造工廠﹔百度晒的是無人駕駛汽車,除園區內行駛外,進一步逼近上路實用﹔獵豹移動公司晒的是通過3000小時人工智能學習並具有亞毫米級穩定機械手臂的機器人……智能經濟,必然帶動下一輪新技術噴涌,萬千新的中小企業將茁壯成長,新的龍頭企業將由此誕生,全球人才將出現新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