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人民日报】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2020-09-13 人民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语音播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与大家面对面交流,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座谈会上发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原始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科技创新水平的体现。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各行各业、各研究领域培养更多的顶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家的科技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明确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总经理吴曼青表示,中国电科要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聚集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军事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特征。“我们要有足够的底线思维和奋发进取的恒心,打造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新路径。”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的发展。”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科技创新能够推动形成新兴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当前,人工智能正推动各行各业从信息化向智慧化升级。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看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离不开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作用巨大。我们要持续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智算平台建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能力。”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深有感触。他说:“2017年,总书记在致信祝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时强调,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座谈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要在引领国际青藏高原研究前沿的同时,让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