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数科与蚂蚁科技的IPO竞赛
在国内数字科技领域,蚂蚁集团、京东数科都是科技金融领域的巨头,并且两家相关的关联公司阿里、京东在电商领域均居于领先地位,因此业内难免将蚂蚁集团和京东科技两家进行对比。而在IPO进度方面,蚂蚁集团由于提交招股书早于京东数科,IPO动态已更新至“已问询”,稍微领先于京东数科。
从营收方面来看,京东数科的实力还是要比蚂蚁集团逊色不少,并且京东数科的营收仍依赖京东,其中30%营收都来自京东集团,这对它的营收后续增长埋下了一定的隐患。以此来看,京东数科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还必须摆脱对京东的依赖。不过,从目前来看,京东数科要想完全摆脱京东的影响,并不容易。
与蚂蚁PK,冲击数字科技IPO第一股
8月25日晚间,蚂蚁集团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而在18天之后,京东数科也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颇有和蚂蚁集团竞争科创板IPO的势头。
而对于“数字科技”的概念,业内普遍认为京东数科更符合这个称号。从细分业务来看,蚂集团技属于互联网科技公司,为用户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而京东数科属于数字化新兴科技公司,专注于数字化解决方案。
从细分业务方面来看,京东数科更切合“数字科技”的概念。不过,这两家企业都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深耕,通过科技赋能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并且在国内的科技金融领域均拥有深厚的实力,这从两家的交易金额方面就可以看出。
截止2020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蚂蚁集团的支付宝产品总支付交易量达到了118万亿元;而京东数科的实力也不弱,其京东金条产品在2019年促成贷款规模达到2612.17亿元。
从交易金额来看,京东数科、蚂蚁金服两者的实力均不容小觑。而在今年6月CB insights中国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2020企业榜单》中,蚂蚁集团、京东数科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均居于领先地位。这样的情况下,这两家公司在相隔不远的时间内,同时选择在科创板上市,自然受到各界关注。
不过,虽然两家企业都是科技金融企业,但在业务结构方面却有着明显不同,而这也是业内认为京东数科更切合“数字科技”企业的原因。据京东数科招股书显示,其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更是占到了营收的52.37%。而蚂蚁集团的营收以平台为主,数金科技平台业务占据了营收比例达到56.2%。以此来看,数字化解决方案是京东数科的营收核心,也是其产业化的战略核心。
数字化是最大倚仗
2013年成立至今,京东数科仅仅用了7年时间,由金融数字化开始转向产业数字化,终于破茧化蝶。而在京东数科推进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数字化金融也因此成了它的基本盘,在其营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据京东数科招股书披露,2017至2019年间,京东数科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分别为88.5亿元、133.2亿元、171.4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97.6%、97.8%、94.1%,几乎占据了京东数科全部的营收来源。
从营收占比来看,数字化战略已然成为了京东数科的核心命脉。在业务方面,京东数科以AI技术为驱动力,为商户、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其他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利用数字科技打造“产业+科技+生态”的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从京东数科的数字化业务结构来看,它和蚂蚁集团的数字科技平台业务存在明显差异。这样的情况下,京东数科的数字化服务的优势就有体现。一方面它可以在正面避开蚂蚁集团这个强力的对手,以能寻求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深化其TOB、TOF、TOG的业务优势,构筑自己的竞争壁垒。
凭借独特的数字化理解,京东数科终于成为科技金融领域的另一巨头。不过,在营收方面,京东数科的表现仍逊色于蚂蚁集团,且其对关联公司京东集团有着不小的依赖,是其发展路上一个不小的隐患。
过度依赖京东存隐忧
据京东数科招股书显示,其与京东集团关联的交易金额在营收中占据着不小的分量。从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京东数科与京东交易金额分别为39.60亿元、53.12亿元、30.86亿元,占其营收分别为29.08%、29.18%、29.89%,在京东数科的营收占比接近30%。
从京东数科的角度来看,其与京东关联的交易金额,虽然为营收增长提供了助力,但长远来看,这对它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一方面过度依赖京东,难免让投资者对京东数科的“自我造血”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低估京东数科的实力。在资本市场,企业的造血能力是投资者极为看重的指标,拥有更强造血能力的企业自然也更受市场欢迎,而营收依赖京东的京东数科难免被投资者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