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9-23 21:30 的文章

“隐形冠军”重构:亚信科技CEO高念书详解5G新赛

向来低调的电信软件龙头亚信科技,今年以来频频受到资本市场和产业界的关注。

9月初,亚信科技正式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港股通指数以及恒生互联网科技业等指数,同时被纳入港股通。更早一些,中国移动认购亚信科技1.82亿股新股,股份占比约20%,并于9月2日完成新股发行和股权交割,中国移动成为亚信科技第二大股东。

企业被纳入港股通,普遍意味着资本流动性提升,以及公司价值重估。事实上,2018年亚信科技在香港上市以来,就开始在内部重构新赛道,在核心的运营商BSS业务(包括计费等业务支撑系统)之外,开启了5G OSS、DSaaS数字化运营、垂直企业上云三大新业务。

财报显示,亚信科技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5.041亿元,同比上升1.0%,净利润约2.326亿元,同比增长228.8%,其中新业务实现营收2.297亿元,同比上升77.7%,将新业务收入占比推升至9.2%。这也意味着,目前BSS业务仍占据了其90%以上的收入,但是新业务在5G和云的催化之下快速成长。

近日,亚信科技CEO高念书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我们去年就定下了规划,到2024年达到百亿业务规模,新业务预计占比重的40%~50%。”他也告诉记者,现在是以创业公司的心态去探索发展新业务,“要如履薄冰地去做,没有高枕无忧的事,任何增长都不容易,在新业务的增长和公司整体盈收之间,始终在找一个平衡。”

5G的“翅膀”

1993年亚信正式成立,在创始人田溯宁带领下,亚信拿到了国内拨号上网的首批订单并迅速成长,亚信也被称为“互联网建筑师”,并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此后的产业浪潮更迭中,亚信又进行了私有化,直到2018年,选择在港股以亚信科技重新上市出发。

目前亚信科技的策略线很明确,一方面继续巩固原有的电信业务,核心的BSS业务依旧稳健;另一方面,在5G和云计算市场打开新方向。

“5G来了以后,为To B的公司插上了一双翅膀,业务范围更广、深度更深,比如在通信的网络上,因为5G来了以后,切片的网络或者一些行业的专网可以去做更灵活的组网,为垂直行业提供一个安全的专有的通信网络,”高念书告诉记者,“比如能源行业对这种专网的诉求更多一些,包括发电、输电,他们对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很高。”

在他看来,5G专网在今年会更大规模地普及,但是,“今年不一定会有大规模的5G应用,比较大的爆发可能得等到2022年。现在大家都在布局阶段,都在找标杆、找样板,明年可能规模会更大一些,要真正的大爆发,估计最早也要到2021年的下半年乃至2022年才有可能。”

但是5G带来的切片等新特性、垂直行业的新场景,已经对电信软件企业提出了新要求。亚信科技也从BSS进入到OSS(业务支撑系统)业务、数字化运营业务、云服务商领域,产品也包括AI、计费、PaaS平台、网络智能化产品等等。

同时,亚信和运营商的合作方面也更加深入,比如移动入股对双方均有重大意义,多位通信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探索5G业务的未来发展上,移动入股能够增强双方协同,更好地打造5G多量纲计费系统,提升企业数字运营水平,共同拓展政企业务市场。同时,亚信科技表示,这不影响和其他两家运营商的合作。

如何跑出新赛道?

“的确我们在BSS这行业是一个领军者,但是如果我们仅局限在这个领域,早已经看到天花板。但是一夜之间脱离是不可能的,我们立足于通信行业,并寻找新的增长点,新业务也是基于在运营商市场以后打磨出来的产品,然后再用于其他的行业。”高念书谈道。

具体来看,亚信科技为自己规划了三方面的增长点,其一是电信OSS领域,目前亚信科技已经推出了网络智能化和虚拟化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网络规划、网络优化、网络客户体验管理、网络管理和编排等系列产品。高念书向记者表示:“一些IT公司参与到OSS领域是一个大趋势,一方面是因为B域和O域(数据域)融合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是技术演进的需要,IT技术需要更多地跟通信技术结合起来。”

亚信科技的第二个增长点在于DSaaS,简单理解是基于数据运营的SaaS工具。这首先可以用于运营商领域,在高念书看来,客户的渗透率高、饱和率高的情况下,靠新增用户拉动收入很难,必须要提升价值经营。换言之,要根据客户需求和场景来进行“千人千面”的推荐。

第三个增长点在于垂直行业的云服务,据悉,亚信科技先后成为阿里云MSP以及华为云CSSP合作伙伴,提供多云管理平台,云的搬迁工具等等,已经在金融、交通、邮政、能源、零售、政府等重点行业拓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