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9-17 18:25 的文章

加快建设科技城 全力办好科博会

原标题:加快建设科技城 全力办好科博会

  今年是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20周年,第八届科博会也将于9月21日至25日举行。近年来,科博会已成为我国成长最快、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技盛会之一,也成为中国(绵阳)科技城的一张“金”名片。

  记者从第八届科博会发布会上获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绵阳)科技城始终牢记国家使命,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统筹发展,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

  创新主体能力明显提升

  绵阳深入实施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4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占比达到97.39%。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2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40家。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186.3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6.52%,居全国城市前列。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2件。“十一五”以来,在绵单位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科技奖励64项、居全国城市前列,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75.78%。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绵阳坚持把科技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承担实施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国家产融合作试点等78项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任务。大力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务院向全国推广的三批次56条支持创新改革举措,绵阳贡献9条。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高质量完成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改革试点,深入实施职务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去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意见》,从简政放权、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20项支持政策事项,为科技城建设提供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绵阳大力优化科技服务环境,组建四川省首个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整合仪器设备6011台(套),形成19万个标准化检测指标,3年来累计服务企业11000余次。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先后建成5个分中心和3个工作站,2019年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12.8亿元。各类科技企业孵化机构达60家,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机构超过4200家。深入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设立每年6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2.9亿元资助人才项目、团队555个,引进培育近百名国省级重大工程专家、近千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23.5万人,智力密集度稳居西部城市前列。

  深化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科技贷款余额达331.4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达7.697亿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累计实现金额229.7亿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35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3条”,市本级单一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100%,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城市综合信用指数,绵阳位列全国261个地级市的第17位。

  创新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绵阳坚持把发展高端现代产业作为科技城建设的落脚点,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六大重点产业,确定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慧家庭等六大创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6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9%。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059户,长虹位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7位,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7户、高成长型企业68户、全省行业“小巨人”企业7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