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粮兴储 科技与人才“缺一不可”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公欣
平房仓通风技术、动态云图分析软件系统、真菌毒素全自动净化仪、全谷物食品加工技术……一项项令人“眼前一亮”的最新储粮技术,在主题为“科技创新促发展、兴粮兴储保民生”的2020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上揭开了面纱。
18°C的恒定低温,清凉的储存环境,在江西省南良荆山粮库,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亲身感受到了浅层地能、谷物冷却、空调控温、充氮气调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在2020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致辞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依靠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新时代新生活对优质粮油产品的需求。
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优质粮食工程、食品健康消费、适度加工、绿色仓储、节粮减损、现代仓储物流……一场科技盛宴在温润美丽的江西南昌拉开了序幕,关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行动在这里不断“升温”。
科技为先
“平房仓横向通风储粮技术,依据我国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特点,以粮堆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横向通风系统中支风道固定于仓壁,腾空仓地坪,有利于实现进出粮机械化作业,使进出粮效率提高2~3倍,节约费用1~2元/吨粮。”
“动态云图分析软件系统可实现对‘空仓’、‘半仓’、‘新入粮’、‘发热’、‘结露’、‘霉变’等储粮模态进行实时快速扫描和自动辨识,为发现库存粮食异动、局部发热、霉变等现象提供预警报告信息,同时还可预测未来21天储粮状态及变化趋势,实现对储粮全过程动态数量监管和粮食日常质量安全管理。预报预警准确率达80%以上。”
“针对糙米、全麦、杂粮等健康谷物营养丰富,但存在口感粗糙,不好吃、不好做、不好存等问题,我院采用生物和物理加工技术,研发多项专利技术,开发出全谷物挂面、糙米米粉、同熟化全谷物米、全谷物预混合粉等营养主食产品,和营养速食粥、营养代餐粉等方便主食品,及全谷物脆片等系列方便食品。”
采访中,来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了一系列关于粮食储备及粮食加工等方面的最新技术。
据了解,这些技术基本上都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例如,全谷物食品加工技术项目成果已在江西谷伊家食品公司、湖南粮食集团裕湘食品公司及廊坊众博康谷食品公司等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生产。项目成果的转化对于加速延伸产业链,提升粮油产品价值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增强科技保粮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做到“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强化粮食库存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具体而言,从目标导向看,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向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粮食仓储设施的改造升级,一大批先进技术装备得到推广应用,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和技术跃上世界领先水平。
从问题导向看,我国迫切需要加快研发高库存品种转化利用技术。当前稻谷等粮食品种库存居于高位,超期储存和简易设施储粮较多,个别地方超标粮收购处置压力较大。破解这个难题,在完善相关政策、从源头解决的同时,还要依靠技术创新,破解产业链条短、用途单一、转化成本高等难题。
张务锋强调,要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为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提供强大支撑。
人才为重
“我们大力加强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在清华大学举办江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全国粮食行业(南京)教育培训基地举办安全储粮安全生产管理研修班,全年开展各类培训27场次,累计培训1万余人。同时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学历教育,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进一步改善。”江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在2020年全国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表示,江西还充分利用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西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这个平台,支持学院建设综合实训大楼,完成大米(油脂)加工实训室建设,开设粮油质检员高职班,提高学院实训规模及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
近年来,我国粮食相关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全行业新增近千名高技能人才,万余名基层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累计十多万名职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如,上海垂管局坚持机关、事业、企业人才队伍“一盘棋”,多环节统筹把握,多方式选才育才,激发了干部队伍动力和活力;南京财经大学以建设全国粮食流通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深入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全方位培育行业高端人才;武汉轻工大学组建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战略研究院,布局开展储备领域技术和理论研究等。
河南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该校全面开展行业急需人才培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科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粮油食品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先后有20多万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张务锋也在会上要求,在坚持近年来行之有效做法的同时,要牢牢抓好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的“牛鼻子”,要全面统筹兴粮兴储,一体推进科技和人才工作;培育适应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创新体系;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人才队伍。
据了解,去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建立院所两级扁平化管理模式,改进人才评价办法和激励机制,一批研究团队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陕西省对科研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职称评聘优先晋级、年底绩效工资上浮10%等激励;天津市对取得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按等级给予奖励。
张务锋指出,未来五年正值粮食和物资储备“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好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全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提高站位,着眼长远,深化对第一动力、第一资源的认识,深化对科技和人才工作规律的认识,深化对挑战压力与发展机遇的认识,在战略全局中把握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工作,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断开创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