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8-11 10:12 的文章

用好科技的力量(記者手記)

  無論是用衛星監測空氣質量,還是用運算達幾百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預測霧霾﹔無論是用互聯網大數據平台種下螞蟻森林,還是用無人機監測海洋排污……生態治理過程中,科技范兒正越來越足。

  愚公時代,有愚公的治理方式﹔當下,有當下的治理手段。人類發明科學技術,就是為了延伸自身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改造自然。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耳熟能詳的道理,在我們的生態治理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驗証。你瞧,那些難啃的硬骨頭,在技術的發展中已變得輕而易舉。不獨生態治理如此,生活中遇到的那些讓人困擾的難題,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大都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的確,生態治理是個復雜艱辛的過程,需要苦干和巧干。上一代人的治沙、治海,我們看到的是一代一代人的久久為功,前仆后繼。現時代生態保護的進步,科技起了很大作用。

  當下,我們既需要愚公精神,也要用好科技的力量。在這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迅速地提升生態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用最高的效率取得最優的治理效果,不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嗎?!


(責編:趙竹青、孫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