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孙宏斌的小算盘:国内房企跟商量好了似的
8月6日晚,融创中国(01918.HK)发布公告称,建议通过全球发售及向股东分派少部分股份的方式,分拆附属公司融创服务的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同日,融创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融创服务”)发布招股文件,正式启动上市计划。招股书显示,IPO承销商为汇丰银行和摩根士丹利。
融创表示,目前该公司拥有融创服务100%权益。待建议分拆及上市完成后,融创预期将拥有融创服务不少于50%权益,而融创服务将仍为融创的附属公司。分拆集团主要从事提供物业管理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及社区增值服务。
其实早在7月21日,就有外媒报道称,融创正考虑在香港就10亿美元物业管理业务进行IPO。不过融创服务未在招股书中透露具体募集金额。
根据融创服务招股书,2019年融创服务录得营业收入28.27亿元,同比增长53.5%;同期录得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75%。另外,2017年~2019年,融创服务分别录得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1.12亿、18.42亿和28.27亿,年复合增长率为59.5%;同期录得利润分别为0.43亿、0.98亿和2.7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50.7%。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融创服务合约总建筑面积达2.27亿平方米,2017年底至2020年5月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6.5%,覆盖中国29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126个城市;在管物业635处,包括405处住宅物业及230处非住宅物业,在管总建筑面积达1.01亿平方米,2017年底至2020年5月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5.2%。
融创于2020年3月27日发布的2019年业绩报告显示,2019年融创实现营业收入1693.16亿元,同比增长35.73%;实现归母净利润260.28亿元,同比增长57.11%;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562.1亿元,连续三年在地产行业排名前四。
作为对比,融创服务的营收和净利润基数很低,跟融创总营收和净利润比,连个零头都不算。
无巧不成书,就在上周五,中国恒大(03333.HK)发布公告称,正考虑可能分拆其物业管理服务及相关增值服务业务(“物业管理业务”)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独立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5家内地房企分拆物业管理业务,拿到港交所IPO或递交了招股书。
虎嗅上周五在《中国房企的港股“炼金术”》中表示,最近国内房企仿佛商量好了,争先恐后把物业管理业务分拆出来拿到香港上市,“颇有大干快上抢时间窗口、一起去港股淘金的既视感”。
原因何在?
虎嗅当时分析认为,这可能跟今年政府是把老旧小区改造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里,2020全国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据统计,全国共有老旧小区约17万个。专业物业管理的缺失一直都是困扰老旧小区治理提升的难题,老旧小区改造后,必然引入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但现在来看,这是个非常不成熟的分析,也是个相对很次要的因素,因为大家都知道物业管理是慢功细活来钱慢。融创服务发展了16年,其年营收才28.3亿元,远不及用砖头瓦块盖房子来钱快。
更大的背景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新一轮调控,政府三令五申“房住不炒”,势必抑制房价和交易量。如果卖不掉,放在那儿就是一堆砖头,开发商前期拿地盖楼投入的钱就无法收回。这或许也解释了疫情期间恒大天天打广告打折卖房,目的就是尽快回流现金,避免资金链断裂。
冯仑曾表示,房地产公司兼顾增长和安全性方面有三个指标——
1)土地储备够用2~3年,不要买太多。对于开发类的地产公司,财务安全边界一直有一个经验数据:销售额是净资产的2~3倍,如果超过3倍以上就只能加杠杆,这就带来了风险;
2)总资产负债率应该在30%~50%是安全的,不要高于70%,中国大陆房企的总资产负债率大部分都在70%,而香港都在50%以下;
3)净现金流为正。
虎嗅投研曾在3月28日《四问融创:营收利润双增长背后,质量成色如何?》中分析认为,“融创以高于同业的财务杠杆得以迅速扩张,资金运用较为激进,导致目前的偿债压力较大。”从同业的比较情况来看,融创的净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同业水平,在2019H1达到了992.05%,几近中国恒大的2倍。
万科、碧桂园、恒大和融创的净资产负债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