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8-05 17:48 的文章

“北斗”拍了拍你,并告诉你这些科技来自西安航天基地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此,中国北斗,星耀全球。

  近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即最后一颗组网收官卫星,完成了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正式入网,使用测距码编号61,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该卫星于今年6月23日发射,经过5次变轨和3次定点捕获,成功定点到东经110.5°工作轨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有效载荷“陕”耀苍穹

  北斗三号组网收官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承担了该卫星全部有效载荷的研制任务。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共有30颗组网卫星,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为其中的20颗卫星提供了全部的有效载荷系统,包括导航载荷、报文通信载荷、全球搜救载荷等全部8大类有效载荷。北斗三号卫星的有效载荷实现了部件级100%国产化的目标,是中国人在高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

\

  服务能力和范围要全面“升级”,取决于北斗三号卫星的有效载荷功能是否强大、性能是否能大幅提高。为此,研制团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攻关,攻克了几十项核心关键技术。在卫星上,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为北斗三号卫星装上了每天计时精度十亿分之一至百亿分之一秒的铷钟和氢钟产品、精确传递时频信号的基准频率合成器和导航任务处理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和系统,使得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授时精度大幅提升,并建立了能够实现卫星在轨自主运行的星间链路,面向全球提供稳定、精准的服务。

  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正式立项,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工程跨越26年,共计发射59颗(含四颗北斗导航试验星)卫星。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作为绝对的主力军承担了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卫星全部的有效载荷研制,参与了北斗三号23颗(含实验星)卫星的全部有效载荷研制,推动了我国自主导航定位系统实现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跨越。

\

  26年,59颗,1000多万……北斗从无到有有很多这样激动人心的数字,这个从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向寻常百姓家的“国之重器”,北斗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航天基地依托陕西航天工业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坚实的发展基础,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能力,在卫星应用产业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目前已形成科研院所、产业公司齐备,卫星导航、通讯、遥感三大产业集群融合,卫星导航领域国企、民企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北斗+应用” 航天基地卫星产业链集聚形成

  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北京时间”,它实际上并非来自北京。其“生产者”是位于航天基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通过建设北斗导航应用服务平台、“一带一路”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北斗区域增强服务系统等重点工程,打造服务陕西省及“一带一路”的北斗高精度位置与时间服务窗口。针对北斗产业上下游资源,开放应用服务接口,集中服务和配合研制北斗高精度芯片、终端、数据服务、数据应用及综合应用、运营服务、运营管理模式,提升陕西省时空信息资源综合服务能力。

  航天基地辖区企业陕西诺维北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北斗技术应用在城市停车管理中,研发了“北斗智慧停车项目”,打造了车位查询、停车引导、即停即走、无感支付的智慧化停车体系,系统性地协调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有效缓解停车困难和交通拥堵。

  西安中科星图空间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依靠高分卫星的优势资源,在与高分辨率对地同步卫星实现数据链接、同步传递的基础上,利用高分卫星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大范围的持续对地观测能力,实现对“天—空—地”数据资源一体化覆盖,向陕西用户提供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供给服务,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