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支付启动二轮增资,金融科技迈向开放、专业、赋能
国际金融管理学会创立者,世界上第一家无卡移动银行Movenbank的创始人布莱特·金(Brett King)在那本广受推崇的《Bank4.0》中无意间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银行从1.0过渡到2.0用了500多年,从2.0到3.0则用了27年,从3.0到4.0则只有10年。在金融业发展历史中,科技一直是一条暗藏的线索,如今这条线索愈发清晰。
早在2017年,《经济学人》与《哈佛商业评论》两本刊物不约而同地抛出了一个观点“中国将成为Fintech(金融科技)的引领者”。现实的发展也的确如此,金融科技巨头相继涌现,金融业正在产生新的分化。
6月28日,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翼支付”)第二轮引入战略投资人项目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根据挂牌公告,翼支付第二轮引入战略投资人项目,拟增加注册资本不超过约3.45亿元,出资比例不超过35.2%,本次拟新增不超过10家投资人,并同步实施核心员工股权激励。不止翼支付,今年以来,金融科技巨头动作频频,从蚂蚁金服更名“蚂蚁科技”并宣布启动IPO,到京东数科拟登陆科创板,再到字节跳动拿下小贷牌照,一系列动作背后,暗藏着怎样的发展趋势?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图谱?
融合、开放、资本市场,巨头们“殊途同归”
巨头们的动作都是基于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虽然路径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指向。
金融与科技正在走向融合。拥有流量、技术的互联网企业选择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传统金融巨头也在积极寻求与互联网机构的合作。
基于合作的诉求,当下的金融科技巨头普遍不会是“跑马圈地”思路,而是更加开放的心态。此次二轮增资,翼支付面向更大范围,接纳不超过10家投资人,吸引国内民营股东入股可以增加战略合作的多方可能性,实现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和产业链融合,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作为国企混改的重要试点,翼支付开放的思路也为国企混改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蚂蚁金服更名蚂蚁科技,一系列更名的背后,表明金融科技巨头更加强调技术赋能,实现多方共赢。
巨头合作开放优势互补,客观上让行业竞争变为生态的竞争,而登陆资本市场也成为了自然的选择。金融科技巨头已经离资本市场愈来愈近。除了已经上市的360金融;7月,京东数科进入上市准备阶段;近日,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此次融资的翼支付,也已经设置了退出机制,IPO上市可能也已经在计划之中。
而且,随着金融科技巨头相继上市,优质标的更加稀缺。此次融资,翼支付将新增投资人扩大到不超过10家,除了自身战略的考量,也反映出翼支付有更多潜在的资方。头部机构的价值正在愈发受到追捧。
走向融合,开放的精神,资本化市场登陆在即。这些趋势客观上也在引导整个行业产生新的分化,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金融生态,未来竞争的“胜负手”
基于当前的发展态势,未来的竞争将走向何方?基于雄厚的基础,开放的心态,密集的布局,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如何构建金融科技生态。
以翼支付为例,其风控水平、产品研发、渠道拓展等领域近年来持续补强,已具备站稳脚跟的基础。
金融科技,本质上是金融服务,而风控是金融的根本。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翼支付凭借门户网站及APP自动化攻击安全防护项目斩获“金融科技优秀解决方案奖”。去年,翼支付成功获得ISO27001: 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再次认证。今年,翼支付智能风控系统入选第二批“监管沙盒”,翼支付密流安全计算平台通过中国信通院MPC产品评测认证。一系列的智能授信、智慧风控、智能投顾、区块链核心应用已进入深入探索技术研发阶段,并持续开展创新合作。毫无疑问,生态竞争中,风控仍然是最基础的一环,翼支付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当然,风控技术是不断迭代的,风控模型的打造依赖技术的不断迭代以及数据的不断滋养。科技层面创新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科技创新涉及产品体验、渠道拓展等方方面面。
当微信、支付宝各自为战时,翼支付快捷码实现了付款码、银联码、乘车码、扫一扫功能合一,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极大方便了用户的支付体验。互联网思维在金融科技领域仍然不可或缺。结合用户需求,以互联网迭代更新的思路,金融科技企业最终会不断打造出更令用户满意的产品。
渠道资源方面,翼支付服务中国电信产业链近50万代理商、供货商,接入超过800万中小微商户,为5000万月活用户提供生活、金融、支付服务。除此之外,平台还在积极依托增资实现互补。2019年,翼支付首轮增资引入4家战略投资人,获得资源协同,实现年交易金额超1.75万亿;2020年与中国银联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实现双方渠道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普惠金融体系”、“移动支付便民工程”落地。而此次拟引入10家投资者,翼支付正在继续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进一步提升在渠道层面的竞争力。从长远看,渠道层面的合作,有助于建立良性运转的机制,利用流量扩大将带来更多、更有价值的数据支撑,推动技术层面、产品层面的进一步完善。
安全、高效、普惠,金融科技的“明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