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串起“普惠共赢链” 供应链金融业务化
[ 上海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以科技提升产品优化,助力普惠金融的开展,并为中小企业提供“非接触”式线上服务,着力打造“端到端”的开放型生态。 ]
对于银行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业务正经历化“疫”为“翼”的转变,迎来发展新机遇。
2020年受疫情影响,产业链上各企业协同效应越发明显,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此背景下,作为连接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重要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被寄予诸多期望,成为解决企业资金难题的一大突破口。
与此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应用,插上“科技翅膀”的供应链金融再次焕发生机,化解了信息不对称、效率和风控等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的多个痛点。
在加快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上海,身为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先锋,上海银行充分运用数字化思维,深入探索科技与金融的融合,积极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聚焦“线上+供应链+普惠”特色服务,致力打通产业和资金双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实体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不同的是,上海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以科技提升产品优化,助力普惠金融的开展,并为中小企业提供“非接触”式线上服务,着力打造“端到端”的开放型生态。
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融合,未来以上海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仓储物流、电商平台等为主的线上供应链生态圈的出现值得期待。
一季度家电经销商夜夜难眠
小王是海尔集团位于武汉的一家经销商企业主,当回想起年初的那段时日,小王感叹道:“挺难。”一来,一季度家电销售基本停滞,企业现金流来源受阻;二来,房屋租金、员工工资等固定成本压在肩头。
尤其是在3月,企业又要开始备货,公司自有资金不够,再加上规模小,也没法申请到银行贷款,那段时间,小王几乎夜夜辗转难眠。
而在全国,像小王一样的经销商企业主还有很多。据了解,因疫情影响,海尔集团旗下遍布在武汉、襄阳、长沙、南昌、合肥、徐州、重庆、郑州等地的42个工贸公司及46个城市的经销商,均遇到了资金周转问题。
线上供应链化“疫”为“翼”
转机发生在3月中旬,在了解到经销商的情况后,海尔集团向上海银行提出希望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为其遍布全国各地的大批量中小型经销商客户提供贷款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尽快实现正常经营运作。
在获悉企业需求后,上海银行第一时间启动了专项工作,依托“线上+供应链+普惠”的特色服务模式,与海尔集团共同设计了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一解经销商燃眉之急。
便捷高效是上海银行服务的一大标签,在通过了供应链项目业务方案准入、核心企业审批后,为了方便企业融资,上海银行对单一中小微企业采取差异化快速审批模式,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从企业申请、签约到提还款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具体来看,上海银行借助已有“上行e链”线上供应链平台体系,与企业端采购提货平台无缝对接,使经销商企业不用跑银行网点,便可在线申请、在线签约、在线提还款、在线提货的全线上操作。在疫情下,为企业提供“非接触式”的金融服务。
两星期完成贷款700余笔
“利用这一平台,企业可快速获得贷款,从申请、授信、签约到放款最快1天就能完成。”小王说道,其中,提款更是快至秒级,弥补了以往传统信贷模式流程长、成本高、效率慢等不足。
这背后,也离不开上海银行内部团队的高度协同。为满足企业需求,上海银行各部门争分夺秒,条线通力配合,力争以最快速度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比如,以客户为中心,成立专项服务团队,“网格化”贴身服务全国40多个城市上千家经销商;同时,对重点疫区企业建立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直连”服务。
上海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助理、供应链金融部副总经理杨晨介绍,在后续跟踪服务企业过程中,上海银行还与海尔集团B2B平台实现系统互联,如此一来,诸如信息推送、数据校验、流程管控等环节可通过双方核心系统自动完成,减少了人工参与。
项目启动后的两个星期左右,上海银行累计向海尔集团741户经销商开展了授信审批工作,授信金额合计19.73亿元。而在此前,一个支行一年可能都难以完成700多笔的贷款审批。
科技赋能促进服务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