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06-19 08:54 的文章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银行“科技建设” 方兴未艾

  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数字化转型,各家银行有着独具特色的方案和实践。不管是从建设开放银行到构建平台生态的大布局,还是从科技重塑网点转型到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具体实践,银行系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值得关注。

  “上市银行一方面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希望通过云服务对外输出银行核心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与其他垂直领域的合作,融入生态、赋能生态,提供全新金融服务体验。”在5月15日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8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中,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安永”)如是总结上市银行在过去一年里的科技建设进展。

  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数字化转型,各家银行有着独具特色的方案和实践。不管是从建设开放银行到构建平台生态的大布局,还是从科技重塑网点转型到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具体实践,银行系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值得关注。

  开放生态圈构建成为主流

  “未来银行的金融属性将进一步下沉,社会属性进一步凸显。竞争也将从过去抢占存款变成抢占社会痛点,因为痛点就意味着需求和机会。” 5月9日,在深圳召开的“金融数据治理与应用研讨会”上,建行信息总监金磐石说,“建行针对B端(企业端)、C端(用户端)、G端(政府端)痛点,积极构建平台生态,并将金融服务嵌入平台,达到获客、活客、留客的目的。”

  “建行做这些不是要转行,而是不忘初心通过平台生态提供金融服务。”金磐石表示,平台生态是共享经济,参与各方都能在平台中得到利益,只有这样的商业模式才是可以持续的。通过建立平台生态,并将开放的金融能力嵌入平台,建行正积极拓展平台引流、场景嵌入等生态获客新模式。

  民营银行也很重视生态圈的构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表示,微众银行在去年全面升级金融科技的发展战略,定位于作为“分布式商业基础设施提供者”,在开发完善各类金融科技技术的基础上,不仅将这些技术用于自身的业务和产品,而且积极向国内外合作伙伴输出,通过开源代码、免费软件、开放接口等不同形式的合作,连接多方致力于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共享、透明、智能、共赢的分布式商业生态圈。

  事实上,工行、建行、招行、民生、浦发、微众等各类型银行都在实践开放银行的模式。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未来,开放银行模式将成为所有银行的主流发展方向。

  安永认为,开放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通过面向生态,开放标准API接口,颠覆传统模式,无界、无限、无感地提供场景化服务,使客户在产生金融服务需求的第一时间、第一触点获得满足。

  “开放银行不是银行数字化转型之路的拐点,而是为了解决自身资源瓶颈的一种选择。”安永金融服务合伙人姜长征表示,开放银行的技术标准制定与技术路线实施并不是最大的难点。更多银行在探索的是,如何由0到1引入“生态”这一理念;如何积极响应监管动态;在新金融业态下打造全新运营模式,如何结合自身现状与业务发展目标,内化出个性化、特色化的开放银行构建路径、推行战略及检验标准。

  数字化经营践行普惠

  “每年年底都有大量农民工面临讨薪难题。农民工干了一年活,回家过年时拿不到钱,甚至为了讨薪还闹出很多命案。” 金磐石说。

  为此,建行推出“民工惠”产品,帮助农民工解决讨薪难题。“现在建行、开发商、施工方、农民工组成一个体系,保证工资额充足,不被挪用,保障农民工的工资可以按月结算。” 金磐石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

  依靠科技赋能,建行大大提升了服务普惠金融的能力。截至2018年年底,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6310亿元,较上年新增2125亿元;普惠金融客户数119.19万户,较上年新增47.74万户,而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

  出生草根的民营银行也借助数字化东风提升服务普惠的能力。李南青表示,未来,微众银行将继续坚持分布式商业架构,让商业活动中的供给商和中间平台商在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实现充分的“分布式”和去垄断化,让中小微企业真正成为商业价值链的主角,从而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广泛提升就业、鼓励创业和创新。

  浙江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表示,通过合作撬动了更多金融机构一起更好地服务小微,并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通过联合风控、联合放贷等方式,共同服务实体经济中不同规模的企业,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赋能网点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