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2000亿美元估值IPO背后:马云持股8.8%,员工最
种种传言之后,靴子终于落地。
“我们投的时间太早了,迟迟不能退出。虽然公司的发展很好,但是对于国资机构来说,还是会看相应的回报多少有点着急。”就在今年4月,蚂蚁集团(以下简称“蚂蚁”)一名股东还向21财闻汇记者表达了心中的焦虑。
如今,对于其背后庞大的股东们来说,这一担忧已不存在。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
“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的举措,为新经济公司能更好地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包括国际资本支持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其中。”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说。
对于这一消息,上交所和港交所均表示出了欢迎的态度。对于外界传言蚂蚁集团近2000亿美元的估值,前述股东表示谨慎乐观,仍然看好其长远的前景和空间。
股东:马云持股8.8%, “国家队”扎堆
蚂蚁上市的脚步越来越近。
7月13日,阿里巴巴发布的2020财年报告显示,马云在蚂蚁持股约8.8%,并拥有50%表决权。目前,阿里巴巴持股蚂蚁集团33%的股权,君瀚和君澳持有蚂蚁集团50%股权,而君瀚属于马云及阿里系、蚂蚁系员工,君澳属于阿里巴巴合伙的部分成员。
因此,阿里巴巴及阿里系成员,大约持股蚂蚁集团约83%的股权。按蚂蚁最后一轮融资估值1556亿美元计算,马云持有蚂蚁集团估值为137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在2014年到2018年投资蚂蚁集团的一批股东,总共持股比例约为17%,并不算高。
此前,2015年、2016年、2018年,蚂蚁集团分别完成A轮(约18.5亿美元)、B轮(约45亿美元)、C轮(约140亿美元)融资。根据蚂蚁集团工商变更资料,A轮融资规模占总体股份逾8%,8家出资机构中,全国社保基金以5%的持股比例名列榜首。
随后,在B轮融资时,其整体估值已达到600亿美元。新增战略投资者包括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建设银行下属子公司)分别领衔的投资团;此外,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中邮集团(邮储银行母公司)、国开金融以及春华资本等A轮战略投资者也都继续进行了投资。其中,还包括了A轮投资者中国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中邮集团(邮储银行母公司)、国开金融;以及新增战略投资者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建行下属子公司)。
太保旗下一名知情人士告诉21财闻汇记者,在前后两次的投资中,太保一共投资金额为35亿元。“最近几年,太保很多资管产品和支付宝平台合作也很多,整体还是看好它在国内上市。”
不过,员工仍然是蚂蚁集团最大的股份所有人。2013年,蚂蚁集团首次公布股份架构时明确宣布,员工持股将达到40%,充分和员工分享发展成果,这也与马云一直坚持的财散人聚理念一脉相承。
收入:蚂蚁2019年净利润达到17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财报与蚂蚁集团的业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去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公司已收到蚂蚁集团33%的股份。这一入股交易基于双方2014年签署的战略协议。为保障股东利益,2014年双方协议承诺,蚂蚁集团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金额相当于蚂蚁集团税前利润的37.5%。
因此,通过阿里巴巴财报可以推算出,2019年,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0亿元。按照自然年计算,蚂蚁集团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42.54亿元、29.06亿元、131.90亿元、亏损19亿元。
经历了2018年的亏损后,蚂蚁在2019年迅速调整策略,从而扭亏为盈。据了解,支付、消费金融和财富业务是蚂蚁集团当前的主要盈利点。随着其与微信支付之间的竞争“降温”带来补贴下降,消费金融助贷模式走向成熟,以及其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深度布局,这三块业务将成为利润来源的基石。
目前,国内支付面向B端商户收费率约为6‰,面向c端大部分不收费,信用卡、提现费率约为1‰。海外收取的费率则为国内数倍,尤其是B端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花呗、借呗、网商贷合作的外部银行已经超过100家。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蚂蚁的支付业务收入重点受益于行业增长,其中多项业务有望保持20%以上增长,个别业务可能超过50%;数字金融业务同时受益于行业扩张与市占率提升,特别是具备平台效应的资管代销等业务;科技输出收入伴随金融机构科技投入增长的上升期,亦有望再实现30%以上的增速水平。
估值:2000亿美元到底贵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