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技分析师:为什么说苹果是Facebook的最大弱点?
谈到四大消费类科技公司,微软(MSFT.US)关闭线下零售店的决定,达到了五年来从消费领域撤退的高潮。谷歌(GOOG.US)和亚马逊(AMZN.US)的护城河一直比较容易理解,谷歌在数据和基础设施上有巨大的优势,辅以对消费者接触点的控制(直接拥有安卓系统,并为让自己成为其他平台上的默认搜索引擎支付巨额费用);亚马逊在基础设施和数据上有巨大的优势,辅以对消费者购物第一接触点(亚马逊搜索)的控制。这四家公司中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击败其他几家竞争对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苹果(AAPL.US)的护城河
苹果公司多年来一直面临着关于其业务可持续性的质疑,甚至在iPhone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也是如此;我的博客最初得到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论证iPhone其实并不像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以颠覆性创新理论闻名)等人所确信的那样会被颠覆。我在2014年的文章中解释了为什么苹果的做法是可持续的:
当涉及到用户体验时,综合的解决方案几乎永远最优越的:如果你做的是整体,你可以确保所有的东西都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避免标准和互连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关键是,这种整合和体验要被用户重视。这也是我批评Christensen理论的症结所在,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当产品的购买者也是用户时,用户体验才会重要。用户真的关心用户体验(惊喜吧),但一个孤立的买家,就像大多数B2B产品,并不关心用户体验。我相信这是Christensen对苹果的盲点的根源,这种盲点一直存在,这是一段采访内容:
“你可以非常肯定地预测,如果苹果有那种很好的体验,那么采用模块化的竞争者也可以努力作到。所以最终,苹果会碰到天花板。大多数公司对封闭的操作系统都有这样的见解,一旦遇到天花板,他们就会崩溃。”
这就是问题所在:用户体验的提升是没有天花板的。正如几乎所有其他消费行业所显示的那样,只要顶级产品和其他产品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部分用户群就会为最好的产品支付溢价。这就是苹果未来的关键:他们不需要每隔一年(或半年)就推出全新的产品,他们只需要不断创造出各自类别中最好的东西。很简单,对吧?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然而在硬件方面,苹果的领先优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优越的系统级芯片;最近一次WWDC的头条新闻是,苹果正在将这种独有的优势延伸到Mac上。
当然,拥有最好的设备是不够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苹果永远注定失败的另一个原因;这是Blodget在2013年在Business Insider上发表的文章:
“如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是一个平台,如果对产品的价值和客户的购买决定唯一重要的是产品本身,那么苹果失去的市场份额就不会有什么不同。当苹果的狂热者自以为是地断言,重要的是苹果的 ”利润份额 “而不是 ”市场份额时,他们的说法是正确的。
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一个平台。第三方公司正在打造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上运行的应用和服务。这些应用和服务反过来又让平台变得更有价值。消费者围绕着运行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上的应用和服务。由于这些 “网络效应”,在平台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份额是巨大的竞争优势。在平台市场上,正如经常被人讨厌但总是疯狂强大的微软在PC市场几十年来所展示的那样,绝大多数的权力和利润最终都归属于市场份额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