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国产芯片:为什么花钱造落后的东西?为什么不去创新
(原标题:魏少军:国产替代不该浮于表面 花钱替代落后的东西 为什么不去创新?)
自2018年中兴事件以来,中美在科技及经济领域的对抗日益加剧,特别是在去年,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之后,进一步加大对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由此也暴露出了中国在半导体芯片的设计、制造等相关环节的薄弱。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世界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潮流,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国,开始鼓吹与中国“脱钩”,鼓励本国企业撤出中国。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渲染“中美脱钩”的威胁,高呼需要全面“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声音。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应对呢?
如果中美技术脱钩,对美国影响有多大?
“对于中兴事件、华为事件,我们被迫还击,这种情况导致中美之间的对抗在加大。在这种对抗中,中美两国都出现了知彼不知己的状况。”在7月10日上午的“万物智联·芯火燎原”人工智能芯片创新主题论坛上,清华大学微纳电子学系主任、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表示,中国面临知彼而不知己的情况,知道别人哪些地方能够卡我们,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可能并不知道。同样,美国知道与中国脱钩,美国的半导体产业会发生什么情况,美国是知道的,但是自己应该如何去应对,美国也并不是那么的清楚。
△魏少军教授
此前,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给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做了一份报告,根据该报告显示,在2018年美国没有刻意在技术上限制中国之时,美国半导体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是48%,营收高达2260亿美元,研发投入也达到了400亿美元。但是,当中美技术开始逐步脱钩之后,仅根据中国2025的计划,中国将15-40%的美国供应商替换掉,那么美国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营收将减少到2050-2200亿美元,市场份额将降至43-46%,由于营收的减少,也将使得美国半导体企业的研发投入减少至360-390亿元。
如果中美100%的技术脱钩,那么届时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全球营收将进一步降至1430亿美元,市场份额降至30%,研发投入也将降至160-280亿美元。美国半导体的领导地位将被大大削弱,被韩国半导体产业所赶超,从长远看可能还将会被中国所赶超。
显然,波士顿咨询集团给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这份报告,美国政府是有看到的。美国政府对于当前的局面也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可以看到,美国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并未选择全面脱钩,而是选择定点打击,比如打击对其“有威胁”的中国的科技领军企业华为。因为美国清楚全面脱钩之后的后果。
中国对全球经济依存度降低,但技术上对外依存度依旧很高
同样,中国也必须正确的认识自己。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可以看到,近年来,世界对于中国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已经从2000年的0.4提升到了1.2,而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则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目前依存度只有0.7。
而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另外一组研究数据则可以发现,在例如电子元件、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及互联网、机器人设备、人工智能、下一代技术等众多关键技术方面,中国对外的依存度依旧很高。
从下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众多技术方面,中国采用全球标准的比例非常的高,虽然拥有国内供应商的比例也相对较高,但是中国供应商可以在技术上提供全球领导者或可以与之媲美的比例却非常低。这也意味着,很多技术的创新的源头并不在中国,中国需要继续与全球进行技术交流。
对于以上这两组数据,魏少军教授表示:“我们对世界依赖度在减小,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不知道。但是,全球化应该是互相依赖度越高,现在越降越低肯定不对。我们已经融入全球的技术体系,完全另搞一套体系的可能性也在减小。我们强调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时候,千万不要只盯着国内,我们还要盯着全球,只有在全球发展当中,我们拥有领导地位,才能真正的发展好。”
与其花钱替代落后的东西,为什么不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