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爱奇艺与B站,究竟谁会吃到“中国版
不论是短视频还是长视频行业,战争都从未真正停止过。在行业关注抖音快手的短视频大战时,前段时间坊间曾有腾讯接洽投资爱奇艺欲成其最大股东的传言,虽然真假未知,但足见“爱优腾”主导的长视频市场暗流涌动。在短视频与长视频战场外,种种迹象表明,视频行业正在出现“第三战线”:围绕“中国版YouTube”即以PUGC为主的“中视频”争夺。
“为什么没有中国版YouTube?”
谷歌未进入中国市场,有百度;Facebook未进入中国市场,有腾讯;Twitter未进入中国市场,有微博;YouTube未进入中国市场,却留下一片空白。爱优腾三大本土头部选手提供的核心内容是影视剧、纪录片与网络综艺等等专业长视频内容制作,更像是中国的奈飞。
为什么没有中国版YouTube?是互联网行业经久不衰的陈年话题,在知乎上相关的讨论就有很多,答案无非是用户视频观看习惯、创作者生态与商业模式三个层面的原因。
YouTube本质是什么?是视频分享平台,而不是视频平台。
YouTube第一特征是“分享”。2005年美籍华人陈士骏创办YouTube,最初是视频约会网站,单身人士可以在网站上上传视频征婚交友,就像现在的直播相亲一样,然而这一功能在当时不受欢迎,后来YouTube改变定位允许所有种类视频上传,走向爆发。2005年主打UGC概念的WEB2.0方兴未艾,YouTube就是一个人人创造与分享视频内容的社会化播客,是WEB2.0在视频领域的落地。
YouTube第二是特征是“中视频”。
先来说说什么是“中视频”:爱优腾占据优势的影视综内容一般在30分钟以上,以长视频为主;抖音、快手、好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以及火山、全民小视频视频内容普遍在3分钟内,甚至只有几十秒,属于短视频或者超短视频,且目前均以竖屏为主。3分钟到30分钟长度的视频则属于中视频,虽然西瓜视频、B站、爱优腾等平台有一些“中视频”,然而远远不如国外繁荣,也不如短视频与长视频受欢迎。
YouTube的内容正是以中视频为主,虽然现在对上传视频时长不再限制,但最初只允许上传10分钟视频,后来改为15分钟,同时它的创作模式是PUGC,每个人(当然也包括专业人士与机构)都可开设频道上传内容,与自制影视综的OGC机构创作模式不同。(要注意的是,YouTube起家于PUGC的中视频且以此为主,但今天其已成为视频分享基础设施,平台内容已变得十分丰富。)
YouTube第三个特征是“广告”模式。其核心收入是广告,2019年收入达150亿美元,YouTube会基于播放量给创作者们分成,YouTube在全球范围催生了一个繁荣的YouTuber产业生态,现在国内流行的MCN模式,正是孵化于YouTube。
虽然中国有YouTube模式的探索者,不过目前中视频没有影视等长视频或短视频发达,也没有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丰富是不争事实。不过,虽然暂时没有真正做起来的YouTube,但现在想要成为“中国版YouTube”的玩家越来越多。
三路玩家争做“中国版YouTube”
2020年,伴随着新春跨年晚会、《后浪》广告片等轰动性事件,业界关于B站是“中国版YouTube”的呼声一下变得高了起来,就分享与社区特性来看,B站确实具有Y站特质。
虽然B站起家于二次元ACG内容,但2019年以来一直在积极拓展分区,实现破圈。陈睿甚至明确指出2019年下半年优先级最高的工作,就是针对没有听说过B站的这些人,比如年龄稍大的用户,做相应的品牌和市场的一些策略。到了年底,百大UP主中最多的不再是游戏类而是生活类。2020年B站进一步发力新分区,在6月推出一级分区“知识”。
瞄准“中国版YouTube”这一空白市场,爱奇艺早已明确对外表达要打造“中国版YouTube”的决心。2月发布财报时龚宇明确表态:“我们计划推出名为‘随刻’的YouTube模式App。”4月2日“随刻”全渠道上线,明确定位综合视频社区,主打中等时长短视频分享社区,由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葛宏操盘。7月10日爱奇艺在面向公众的直播中发布“随刻”全新品牌,邀请THE9成为“随刻推荐官”。龚宇在直播间明确表示随刻有三个关键词:海量视频、创作分享与社区互动,这三点正是YouTube的关键特征,由此可见龚宇要将随刻做成“中国版YouTube”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