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點亮e生活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國際數據公司、京東、天貓
核心閱讀
“智能助理”“APP操控”“家電互聯”……如今,很多家居產品都主打智能化。近年來,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智能門鎖等智能家居產品逐漸走入千家萬戶,為人們的居家生活增添了便利和樂趣。另一方面,如何建立標准規范,提升用戶體驗,防范安全風險,也成為智能家居產業融合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我回來了!”走進北京一家互聯網企業的智能家居樣板間,隻需輕輕呼喚一聲,房間內的燈光、空調、空氣淨化器等家電應聲啟動。在客廳,動動嘴就能遙控電視、調節燈光冷暖強弱﹔在廚房,智能報警系統隨時監控燃氣水電安全﹔在臥室,清晨不用起身就能拉開窗帘享受陽光﹔即使不在家,也可以遙控掃地機器人打掃房間,通過智能門鎖和智能攝像頭隨時了解家中情況……
貼近生活 市場廣闊
智能家居產品日漸融入人們生活,今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5000多億元
“今天您覺得身體怎麼樣,體溫多少度?”“目前有大白菜、西紅柿、黃瓜,您想買些什麼菜?”……在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道“銀鶴零距離”養老統籌調度中心,社區工作人員坐在辦公桌前,通過一台帶屏幕的智能音箱和居家老人交流,提供健康咨詢和生活服務。
去年9月,該中心按需求將智能音箱發給了社區內的部分老人。“有了智能音箱,既方便了老人生活,也提高了我們的服務效率,疫情防控期間,還減少了接觸。”中心主任馬乃篪介紹,老人不僅可以利用音箱控制家電、查問天氣、點播音樂,還能通過中心與百度合作打造的“愛老驛站”功能,實現取餐、維修、咨詢等社區服務。
據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報告顯示,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在過去一年經歷了快速發展,2019年智能音箱市場出貨量達4589萬台,同比增長109.7%。“智能音箱使用智能語音交互技術,貼近家庭生活使用場景,是對話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典型應用。”百度公司副總裁、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組總經理景鯤說。
除了智能音箱,還有不少智能產品應用在社區防疫一線,比如無需停留就能測體溫的智能體溫測量儀、用手機就能操控的智能開關、分流乘客避免扎堆的智能電梯等,為疫情防控和人們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而智能門鎖、掃地機器人等居家“助手”,早已深深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家裡有了掃地機器人、智能洗衣機,確實能輕鬆很多。”北京市海澱區的程序員小王說,由於平時工作忙,智能家居產品成了他的生活幫手,為他分擔了很多家務勞動。
4月28日至5月10日,商務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中國消費者協會,開展第二屆“雙品網購節”促銷活動。活動期間,智能產品銷量增長20%以上。艾瑞咨詢有關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5819.3億元。
產業興起 尚待完善
部分產品智能化水平不足,存在安全風險,應統籌搭建智能家居生態系統
“現在來買空調的顧客以年輕人為主,除了制冷、空氣淨化等核心功能,顧客也更多關注產品是否智能。”走進一家大型家電賣場,店員們都對智能家電越來越受關注深有體會。某品牌空調專櫃的售貨員賈先生告訴記者,越年輕的顧客,越在意產品的智能化。“有的顧客會選擇帶有語音操控功能的電視機,方便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使用。”某品牌電視機專櫃的售貨員趙女士說。
“人工智能的大多數技術都可以應用於智能家居場景,包括人臉識別、語音識別、人機對話,乃至情感分析等。”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專家李長亮介紹說,“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趨勢剛剛開始,在智能家居領域落地還有很大空間。”
其實,大家對智能家居產品的疑慮一直都有:有人吐槽實用性差,買了一款智能微波爐,運行智能菜譜還需要人工選擇食材種類和重量,功能很雞肋﹔有人批評穩定性差,某品牌智能體重秤經常無法和手機APP連接,數據隔三差五丟失﹔有人覺得性價比低,某品牌油煙機均價4000元,加上一塊智能大屏之后,售價超過1萬元……
“有些產品其實只是‘偽智能’,還不能理解復雜的口語化指令或實現深度交流﹔在平台搭建層面,行業標准還需進一步完善。智能家居涉及家居裝修、家電產品和互聯網平台,三方如何統籌搭建智能家居生態系統,還應該繼續探索。”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詹新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