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7-07 10:31 的文章

智能电视的下一个内容突破口在哪里?没错,就是云游戏!

最近小米推出了一款高端的大师系列电视,正式宣告了小米向高端电视产品的进军道路。65英寸的OLED大屏,4.6mm的厚度,加上120Hz超高刷新率、1ms响应时间和DCI-P3色域达到98.5%等等技术的堆叠,单纯从配置上来看是绝对够吸引人的。

图片1.png

但是,这样一台电视买回去要做什么呢?是继续看影视应用上那些二次压缩的伪高清片源吗?这样的话,OLED那4K分辨率的800多万像素点,至少有600万要在那里哭泣了。

所以说,到最后支撑起一台电视使用的还是其内容。可单纯只论影视内容来说的话,实在是不需要那么多的高尖技术来支撑,毕竟人们最终关注的就只是看到眼中的色彩舒不舒服,屏幕显示的够不够亮而已。

这时候所有人的眼光可能就看到游戏上了。

没错,游戏产业虽然一直背着”玩物丧志”观念的包袱,但其对性能的高要求,一直是主机和电脑硬件发展的主要推手,这一点对于电视来说也同样如此。高赫兹的刷新率便是用来显示更高帧率的游戏画面,而不是统一帧率标准为24的电影。

 

图片2.png

可是,对于和电视机紧密相连的主机游戏来说,其内容被严格的把控在了主机硬件厂商上,谁生产的主机谁提供内容,在这方面电视仅仅作为一个显示工具,完全就不在生态圈子之中,更不要提来提升自身内容了。再加上游戏本身对于硬件的高需求,电视不可能为了运行游戏而在背后塞入各类硬件,加重又加热。

那么有什么办法既能满足游戏内容上的扩充,又不会为电视机本身附上太多累赘呢?或许是看一看云游戏的时候了。

自打10多年前Onlive公司展示了第一个基于云游戏的游戏平台之后,这10多年间有不少的平台都在云游戏上有所尝试,直到最近谷歌还推出了Stadia,也再一次让人们产生了对云游戏的兴趣。

图片3.png

在这些年中,也有不少的电视试图植入云游戏平台,大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随着电视与游戏两大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可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局面了,或许云游戏和电视行业已经到了融会贯通的时刻了。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可能先要了解一下云游戏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进想要玩游戏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个”终端”来进行游戏,目前最主要的终端无非是电脑、手机以及游戏主机(XBOX、PS),它们作为图形和逻辑运算的硬体,在进行游戏上是必不可少的,而随着游戏软体在画面和内容复杂度上的提高,游戏对于终端硬件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当一位消费者面临着五六千甚至上万的硬件准入门槛时,他们对于游戏的热情可能会直接被打消,这也是为什么手机游戏能够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手机作为日常必备用品,人们更愿意其上花费一些金钱,而游戏主机和电脑则更像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

图片4.png

云游戏的出现,就是要解决不断提高的终端成本,云游戏通过将复杂的图形渲染和逻辑运算放到云端服务器计算完成,玩家在电脑或手机上操作的相关数据,被传送到云端服务器上进行运算,之后将游戏渲染出来的画面传输回玩家的屏幕上。一来一回只需要玩家终端需要有简单的视频渲染以及网络传输能力即可。

除此之外,方便快捷性也是云游戏带来的优势之一,越高配置的终端也就意味着其大小与重量的增加,即便是游戏手机这样本身属于移动设备的产品,因为要在电池等方面进行妥协,最终也落得又大又重的下场。由此可见,在游戏内容质量的复杂度,与便捷快速可玩的需求上,是有着根本性沟渠。

并且,随着运行游戏的内容复杂度,与画面质量的提升,本地终端始终面临着安装与载入时间的问题。越高级的游戏意味着所需要下载的容量越大,而在载入时,也会因配置不同而有所增加。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上万元的高级电脑,所以很多人在使用本地终端游戏时,都在面对着时间上的浪费。而云游戏得益于云端计算的优势,玩家不仅不需要等待下载,在载入游戏上的时间也会有显著的提升。

云游戏的轻终端化,可以说与电视有着天然的高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