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南开大学首颁科学研究奖―高校科技―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开大学时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科研发展,奖励学校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6月30日,南开大学首次颁发科学研究奖,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校领导杨庆山、曹雪涛、杨克欣、李义丹、李靖、王磊、陈军、王新生,校党委常委于海、李君,校长助理曲凯、张伯伟及获奖教师代表出席颁奖典礼。
南开大学科学研究奖本着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于2019年设立,2020年首次颁发。包括重大成就奖、杰出贡献奖和青年创新奖三大子类奖项,今年总奖金为500万元,其中重大成就奖奖金为每人100万元。南开大学科学研究奖一般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重大成就奖不超过2人,杰出贡献奖和青年学者奖各不超过10人,其评审、授予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立足谱写“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篇章,积极实施“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营造追求卓越、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学科发展的新突破。
其中,重大成就奖授予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其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创新性研究成果,产生重大学术贡献或社会经济效益。
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获得首届南开大学科学研究奖重大成就奖。
今年4月29日,罗宗强先生不幸逝世,为纪念罗宗强先生,全体与会代表起立致哀。罗宗强先生的女儿罗健代为领奖。
杨庆山、曹雪涛为罗健、周其林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
杰出贡献奖授予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其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水平创新性研究成果,产生较大学术贡献或社会经济效益。
陈瑞阳、陈永胜、卢桂章、卜显和、乔以钢、盛斌、唐梓洲、王南湜、王先明、朱光磊等科研工作者获得首届南开大学科学研究奖杰出贡献奖。杨克欣、李义丹为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
青年创新奖授予自然科学研究工作者年龄在40周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年龄在45周岁以下,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创新性成果,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包群、程方益、丁丹、丁见民、贺佳、郭东升、李响、刘遵峰、宋道红、王永进等科研工作者获得首届南开大学科学研究奖青年创新奖,王磊、王新生为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
周其林院士
周其林院士作为重大成就奖代表发言。他说,获奖是学校对科研工作者个人及团队潜心科研、开拓创新的重要激励,感谢研究团队师生及家人的全力支持。科研要追求未知,南开大学学风扎实、学生勤奋,是科研的沃土,大家要珍惜伟大时代、珍惜科研机会,做出南开科研人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王南湜教授
卢桂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