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收官!这些相关科技都有"陕西烙印"
昨日上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北斗之最
历经20载 发射55颗卫星
终于组成我国规模最大
覆盖范围最广
性能要求最高的卫星系统
性能可比肩美国的GPS
>>有多重要
中国拥有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将大大提升国防安全及通信、电网、金融等行业的安全稳定
>>服务你我大众生活:
我国新入网智能手机70%以上提供北斗服务
共享单车、软件打车、快递查询等
交通运输领域都离不开它的定位导航
金融交易:授时服务可提升交易的可行性和可追溯性
其他领域:大型基建、减灾救灾、气象预报、应急搜救、农林牧渔等也有它的身影
>>有啥绝活
星间链路技术:各卫星间可以彼此通信联络
短报文系统:通过卫星实现天地双向通信
国际搜救:可参与国际合作的应急救灾工作
>>“陕西科技”
卫星载荷研制、运载火箭动力
配套星载计算机和星载电源
北斗这些相关科技都有“陕西烙印”
经历些许波折后,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上午顺利升空。
作为北斗全球系统的“收官之星”,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圆满完成。自20世纪北斗工程启动以来,中国北斗人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在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成了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网络,由光耀亚太到覆盖全球,中国卫星导航事业就此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四大导航
美国GPS
1994年正式建成,此后持续换代升级
全球定位精度水平9米,高程15米
俄罗斯格洛纳斯
1995年实现完整星座部署,一度停止后重启
全球定位精度水平10米,高程20米
欧洲伽利略
2016年提供初步导航服务,2020年全面建成
全球定位精度水平7.5米,高程15米
中国北斗
2018年基本系统完成建设,2020年全面建成
全球定位精度10米(水平、高程)
亚太地区定位精度5米(水平、高程)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因技术原因推迟一周发射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上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这颗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择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完整的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当日9时43分,01指挥员尹相原下达点火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卫星缓缓升空。这次发射一波三折。之前,因2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再次推迟一周。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时至今日,我国共组织44次北斗发射任务,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达100%。
卫星经过约30分钟的飞行,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随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2009年正式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17年11月成功发射北斗三号首组双星。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环境下,北斗工程全线在组网任务和疫情防控两条战线“双线作战”,按期顺利完成最后两次发射任务,全球星座部署完成时间比原计划提前半年。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
我国自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具备完整全球服务能力。
北斗组成
空间段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倾斜地球轨道卫星
●中圆地球轨道卫星
地面段
●主控站
●时间同步/注入站
●监测站等
用户段
●芯片
●模块
●天线
●终端产品
●应用系统
●应用服务等
“陕西科技”助力北斗三号全球组网
北斗三号“收官星”将与其他已经在轨的29颗北斗三号卫星完成组网,后续将全面建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承担20颗星全部有效载荷研制
北斗三号“收官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承担了该卫星全部有效载荷的研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