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6-26 13:21 的文章

禁毒铲毒戒毒,智慧科技做了什么

2019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3万名,缴获各类毒品65.1吨;查处吸毒人员61.7万人次,处置强制隔离戒毒22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30万人次……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一线捷报纷纷传来。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收官见效之年,做好禁毒工作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境内和境外毒品问题、传统和新型毒品危害、网上和网下毒品犯罪相互交织,对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必须一如既往、坚决彻底把禁毒工作深入进行下去。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禁毒斗争形势稳中有进、趋势向好,吸毒人数继续下降,规模性制毒活动大幅萎缩,制毒物品非法流失问题得到整治。

 

 

 

数据赋能:毒品不绝 决不收兵

 

临沧市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西南与缅甸交界。这里也是我国禁毒前沿阵地之一。

 

2015年以来,云南省临沧市禁毒工作综合排名连续保持全省第一。国家禁毒委员会日前对100个单位、100名个人进行表彰。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与保山市龙陵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禁毒支队流动警务站一道,获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边疆多缉一克毒,内地就少十分害”。近年来,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树牢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突出抓好技术研发、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等工作,着力提升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科技手段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能力,服务实战,引领实战。

 

 

“在实战工作中,大数据系统具有全面感知、精准预测和纵深挖掘的特性。大数据的应用,使发现线索数量大幅上升,破案率大幅上升,同时还解决了一些区域化的工作难题,有力地打击了各类型犯罪。”一位大数据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境外毒品经云南辐射全国仍是主流。云南是“金三角”毒品主要的渗透入境地和中转集散地,贩毒群体云集。“金三角”毒品经云南入境后内流全国的主要贩运路线有:沿沪昆高速贩往湖南、湖北的华中线和江西及“长三角”地区的华东线,经四川、重庆贩往陕西、河北等地的华北线,经四川、甘肃等地贩往新疆、宁夏等地的西北线。

 

云南省以“禁毒两打两控”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全面加强堵截“金三角”毒品渗透和省内毒品治理各项工作,2019年,全省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1543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207人,缴获毒品31.4吨。

 

近年来,云南省禁毒部门不断提高数字禁毒“新能力”,以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建设构筑堵源截流智慧屏障,全省通过大数据破获毒品案件数、抓获数、缴毒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

 

此外,研发了7类数十个智能模型和数百类标签式基础模型,对在边境的涉毒高危人员逐人关注,建立覆盖公路、铁路、航空的系列查缉模型,研发物流寄递预警模型,创新工作机制,全省查获物流寄递贩运毒品案件数大幅上升。

 

 

 

审判威慑:高扬利剑 从严从快

 

23日上午,云南省中基层法院对29件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集中宣判,在昆明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共有4名毒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对制贩毒团伙、网络的主犯和骨干分子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惩处,保持司法审判对毒品犯罪的强大威慑。

 

科技日报记者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2019年,全省法院受理毒品犯罪案件6809件,审结6434件,结案率94.49%,重刑率达53.58%,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发挥了刑罚惩罚、遏制毒品犯罪的作用。

 

“我们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的主动进攻势头,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精准打击毒品犯罪,确保禁毒工作和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万无一失。”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雪松向记者介绍,今年1至5月,全省法院受理毒品犯罪案件2656件,审结1580件,判处2440人,五年以上重刑率56.56%。

 

这些案件中,沿边八州市受理毒品案件1481件,五年以上重刑率为59.81%,为保障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法院系统还立足毒品犯罪理论研究,针对毒品问题成因复杂的特质,探索新形势下禁毒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